丛林--恐龙(精)

丛林--恐龙(精)
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贝雷莫|绘画:(意)费德里科·贝尔托鲁奇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丛林--恐龙(精)
ISBN: 9787514223026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贝雷莫(Frédéric Brrémaud): 1973年生于法国。在法国拉罗谢尔和英国纽卡斯尔完成学业后,加入法国国立漫画与影像中心,负责法语国家公共关系。现于意大利和法国轮流居住,为法国和比利时的出版社撰写漫画剧本。《丛林》系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费德里科·贝尔托鲁奇(Federico Bertolucci): 意大利漫画家、插画家。毕业于卡拉拉美术学院,在米兰迪士尼学院学习漫画创作后,与迪士尼意大利分部合作,为其出版的《Topolino》周刊创作米老鼠漫画。曾参与绘制迪士尼动画电影《怪兽电力公司》《星际宝贝》的漫画版作品。 与弗雷德里克·贝雷莫合作的无字图像小说《丛林》系列2009年在法国出版,2011年获意大利卢卡漫画节评审团特别奖,被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德国引进。目前,两人正在创作新的系列动物童书《小故事》。

内容简介

创作者访谈 ——本书中的角色都是野生动物,而且没有文字,你们是如何创造出如此迷人的故事和角色的? 弗雷德里克:这是个好问题。我们创作《丛林》系列的初衷并不仅仅是想画一大堆动物。在《恐龙》之后,我们不会接着就画《昆虫》。我们有想要展开的主题,因此探索自然,寻找把它们呈现出来的方法。《虎》讲的是自给自足和日常生存,《狐》是在灾难中凭本能求生的故事,而《狮》则探究了社会包容的主题。《恐龙》关乎背叛和坚持,动物是我们自身的映射。当我们选择画《狮》时,很多读者非常惊讶。狮子在形体上与猫科动物相似,但其共性也仅此而已。我觉得狮子和老虎的生活方式是截然相反的。前者群居,后者则更加独立。 当然,我们也有描绘整个小宇宙的野心。谁没梦见过相互搏击的恐龙、参天巨树和空中飞翔的食肉动物呢?为了写好这些无字故事,我采访了许多纪录片导演,特别是雅克·贝汉(《海洋》和《迁徙的鸟》导演)的团队。和纪录片一样,对于《丛林》系列来说,剪辑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光是表现动物吃老鼠、接着吃兔子等等的过程,是无法建立起叙事的。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创作不同的场景在静止画面和动作场面间找到平衡,以此保证读者不会两分钟就翻完了这本书。我们想要的效果是使读者沉浸在画幅中,忘记这是一本漫画书。自然之声必须自动在读者耳中响起(如果画面中有对话框,这就很难实现了)。 ——关于恐龙长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你们是怎么决定《丛林:恐龙》中已灭绝生物的视觉呈现方式的? 费德里科:我尽量根据最新的科学理论来描绘恐龙的样貌,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与鸟类有着直接亲缘关系。 ——在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中,你最喜欢的恐龙形象是什么? 费德里科:当然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了,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呈现了惊人的恐龙形象。还有许多BBC 纪录片,以最先进的电脑绘图技术制成,令大众得以一窥旧日世界的样貌。不过,我最喜欢的恐龙出自比尔·沃特森的漫画《卡尔文与霍布斯虎》。 动物界的“限制级”:没有萌化和拟人,去掉说教与道德判断,呈现自然环境下生命的本真形态。 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BBC纪录片式的精准写实画风 + 经典迪士尼动画般的精妙分镜和流畅叙事,给读者带来画幅间的沉浸式体验。 打破传统叙事方法:无字图像小说,真正的以图讲故事,细节丰富,开放式解读,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重新定义LOVE:自然界中无爱憎,爱与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种至高的平衡,生死荣枯,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