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增订版)/读名著学语文/语文**丛书
ISBN: 9787500130550
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我过着凄惨的生活。两年来,我避开所有 的交往,因为我无法与人交谈:我是个聋子。 如果我从事的是另一种职业,那还有几分可能, 但以我目前的职业来说,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况。 我的仇敌不少,他们对此会说些什么!……在 剧院里。我必须坐得特别靠近乐队才行,否则 我就听不见演员们说话。如果我坐得稍微远一 点儿的话,我连乐器和歌声的高音都无法听见 ……当别人轻声说话时,我几乎听不见,但要 是别人大声喊叫时,我又难以忍受……我常常 诅咒自己的一生……普吕塔克教导我忍受一切。 如果可能,我却想同命运挑战,但是,在我一 生中的有一些时刻,我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 ……听天由命!多么悲惨的隐忍啊!然而,这 却是我所剩下的唯一的路!” 这种悲苦的情绪流露在当时的几部作品里, 如作品第十三号的《悲怆奏鸣曲》(1799年), 尤其作品第十号的钢琴曲《第三奏鸣曲》中的 广板(1798年)。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 带有这种愁苦,还有许多作品,诸如欢快的 《七重奏》(1800年)、清澈的《第一交响乐》 (1800年)等,都反映着一种年轻人的无忧无 虑。毫无疑问,心灵需要时间来适应痛苦,它 多么需要欢乐,所以没有快乐的时候,只能自 己来制造。当“现在”太残酷的时候,它就在 “过去”生活。过去的幸福时光不会一下子消 失,它们的光芒在不复存在之后仍将长久地照 耀着。在维也纳羁旅的贝多芬。常隐忍于对故 乡的回忆之中。他当时的思想中充满了对故乡 的思念。《七重奏》中带变奏曲中的“行板”, 其主题就是一支莱茵地区的歌曲。 《第一交响 曲》也是一个赞美莱茵河的作品,是青少年笑 迎梦幻的诗歌。它是快乐的,慵懒的,人们在 其中可以体味出取悦于人的那种欲念和希望。 但是,在某些段落中,在引子里,在某几种低 音乐器的明暗对比里。在荒诞的谐谑曲里, 人们多么激动地发现那青春的面庞上显露的未 来天才的目光。那是米开朗琪罗在《圣家庭》 中所画的圣婴的眼睛,从中已经认为可以看出 未来的悲剧。除了肉体的痛苦,又增添了另一 种苦痛。韦格勒说他从未见过不带强烈感情的 贝多芬。这些激情似乎一直是纯洁无邪的。激 情和欢娱之间毫无相干。现在人们今天将两者 混为一谈,那证明大多数人愚昧无知,不懂得 激情以及激情之难求。贝多芬内心多少有些清 教徒的色彩,粗俗的谈论和思想令他厌恶。在 爱情的神圣方面,他有着一丝不苟的看法。据 说,他不能原谅莫扎特,因为后者糟蹋自己的 才华去写《堂·璜》。他的挚友⑧辛德勒肯定地 说:“他带着一种童贞走过了一生,从未有过 任何脆弱需要责备自己的。”这样的一个人生来 就要受到爱情的欺骗,是爱情的受害者。他就 是这样,他不断地痴情地去恋爱。他不断地梦 想着幸福,但幸福一旦破灭,随即便是痛苦的 煎熬。必须在那种爱情和高傲的反抗的交替之 中去寻找贝多芬最丰富的灵感的源泉。 1801年,他钟情的对象好像是朱丽埃塔·居 奇亚迪,他那支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的佳作 (第二十七号之二,1802年)题献给了她。他在 给韦格勒的信中写道:“现在我生活有意思多 了,和别人来往也多了……这种变化是一位亲 爱的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 这是我两年来所拥有的初次幸福时光。”他为此 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这段爱情使他更 深地感觉到自己残疾的可悲,以及使他不可能 娶这个他所爱的女子的境况之艰难。其次,朱 丽埃塔风骚、稚气、自私,她使贝多芬很痛苦; 而且,1803年11月,她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 这类激情摧残着心灵,而像贝多芬那样,心灵 已经被病魔弄得脆弱了的时候,这类激情有可 能把心灵给毁灭了。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似乎 要一蹶不振的时刻。他经历了一场绝望的危 机,我们从他的一封信中了解了这一点,那是 他当时写给他的两个弟弟卡尔和约翰的遗嘱, 上面注明“待我死后方可拆阅并执行”。这是反 抗的呼声,也是撕心裂肺的痛苦的呐喊。听见 这种呐喊不能不让人悲从中来。他几乎要去结 束自己的生命,只是他那不屈不挠的道德情操 阻止了他。他痊愈的最后希望破灭了,“甚至 曾一直支撑着我的那崇高的勇气也消失了。啊, 主啊,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吧!我已经很久没 有听到欢乐那深邃的声音了!什么时候,啊! 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再能见到它啊?……永 远也见不到?——不,这太残忍了!” 这是垂死的哀鸣,但贝多芬又活了二十五 年,他那坚强的性格不可能屈服于挫折。 “我 t的体力比以往更加随着智力的发展而增强…… 我的青春——是的,我感觉到它了——才刚刚 开始。我每天都在接近我能够隐约看到但又无 法确定的目标……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病魔, 我将拥抱世界!……没有任何休息!除了睡眠, 我不知道什么叫休息,可我很不幸,不得不比 以前更多地花时间睡觉。只要我能从我的病魔 中解脱一半,那就睡吧!……不,我将忍受不 了病痛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 我完全屈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 的美好啊!” 这爱情、这痛楚、这意志、这颓丧和高傲 的情绪、这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他所 写的伟大作品之中:附有《葬礼进行曲》的 《奏鸣曲》(作品第二十六号);称作《月光曲》 的《幻想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第二 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包括仿佛一场雄 伟和哀婉的独自的戏剧化的吟诵;题献给亚历 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号);《克 莱采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七号);根据格莱尔 的词谱的六支英勇悲壮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 八号)。1803年的《第二交响曲》则更多地反映 了他年少时的爱情。可以感觉得到,他的意志 占了上风,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那阴郁的 思想一扫而空,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 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无 法医治的,他渴望治愈,渴求爱情,心中充满 着希望。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