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人生的智慧(精)/叔本华系列
ISBN: 9787208121003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第一章基本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 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只保留他的 三分法。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 容,它们是:(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 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 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2)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 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 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 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人与人之间在第一项的差别是大自然确定下来的 ,由此正可推断: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 对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 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只是出自人为 的划分。人自身拥有的优势,诸如伟大的头脑思想或 者伟大的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 出身)、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就犹如真正的国王 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伊壁鸠鲁L’]的 第一个门徒门采多罗斯就曾在他的著作里为他的一个 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 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确实,对于一个人 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的方式,最主要的明 显的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 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 内心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 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 发挥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 的环境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 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 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 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 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个世界 因为各人头脑和精神的差异而相应不同。因此,每个 人的世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彩 、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这视各人的头脑而定。 例如,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饶有趣味 的事情,其实前者应该羡慕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 禀赋才对。因为正是归因于他们理解事物的禀赋,他 们经历过的事情,在其描绘中都带有某种韵味。这是 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意味深长的事情,对 于一个肤浅、头脑庸俗的人来说,却不过是平凡世界 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明显见之于歌德 和拜伦创作的、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呆笨的 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有那些其乐无穷的经历,而不是羡 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平 凡无奇为伟大和优美。同样,一个具有忧郁气质的人 所看到的悲惨一幕,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 趣的冲突,而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一件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