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诊疗资源配置和应急管理规范研究——以北京地区感染性疾病为例

医院诊疗资源配置和应急管理规范研究——以北京地区感染性疾病为例
作者: 郭默宁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4.48
折扣购买: 医院诊疗资源配置和应急管理规范研究——以北京地区感染性疾病为例
ISBN: 9787302620853

作者简介

郭默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拉筹伯大学(澳大利亚)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市DRG项目组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医疗管理数据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主要从事DRG、医院绩效评价、医院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医疗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研究。近五年曾主持或参与总理基金项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对普通人群、特殊人群的急性健康影响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北京PM2.5水平对北京市居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国家卫计委财政支持项目“卫生标准制定修订”、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临床专科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DRGs信息化模型研究与应用”、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支持项目“基于DRGs的临床专科住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空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急性效应及健康风险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北京市人群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项目研究工作,并主持开展2017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数据监测工作和2019年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监测工作。发表《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名词术语》1部专著。在中华医院管理、中国卫生信息管理、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数字医学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的 系统分析2016—2020年北京地区感染性疾病诊疗 资源在各辖区和机构的配置现况,以及感染性疾病患者 的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医院“平战结合”协同管理机制 的实现形式。 二、研究方法 基于卫生健康统计法定报表采集的医疗卫生机构年 报数据、卫生人力信息分析北京地区16个辖区和各医院 的感染性疾病床位、人员配置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 基于住院病案首页现住址所在区、医疗机构所在区等信 息分析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跨区就医流向特征;结合 跨区就医分析和诊疗能力评价结果,识别感染性疾病诊 疗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采用专家咨询法,识别医院“ 平战结合”协同管理机制建设的可行领域,开发支撑机 制建设的管理指南和实践案例。 三、研究结果 受COVID-19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各类医疗卫生 机构门诊和住院服务量与正常年份的运营情况有较大差 异,因此本研究纵向分析时主要对比2016年和2019年感 染性疾病资源配置和服务利用相关数据,以反映其变化 发展情况。与2016年相比,2019年北京地区感染性疾病 诊疗资源与服务利用均呈增长趋势。专科医院感染性疾 病实有床位数较2016年增加295张,执业(助理)医师 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较2016年增长8.29%和 0.06%,门急诊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分别较2016年 增长8.06%和14.97%。 2019年,全市提供感染性疾病门诊诊疗服务的综合 医院中,69.86%分布在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 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其中,海淀区最多 (10家);提供住院医疗服务的医院共72家,69.44%分 布在城六区;除实有床位数较2016年增长23.45%外,执 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与2016年基本持平。在 服务利用方面,2019年,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门急诊人 次数和出院人次数分别较2016年增长26.69%和15.95% 。 与2016年相比,2019年全市16个辖区中,感染性 疾病资源配置提升和下降的分别有8个区;服务利用增 加的共13个区,下降的有3个区。从辖区资源配置和服 务利用综合评价结果来看,2019年,全市16个辖区资源 配置综合得分最高的为门头沟区,最低为怀柔区;服务 利用综合得分最高的为朝阳区,最低的为延庆区。与全 市平均水平相比,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资源配置和 服务利用均较高,房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 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延庆区资源配置和服务利用 均较低。 与2016年相比,2019年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的资源 配置有29家医院有所增加,22家医院资源配置下降,22 家与2016年持平。服务利用情况有43家医院较2016年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疫情之下,世界各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领域存在的诸多短板和问题相继暴露。如何补齐短板、解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和深入的探索,有助于为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供更多可靠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