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作者: 金喜京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ISBN: 9787521737196

作者简介

\"[韩]金喜京 毕业于韩国汉阳大学物理系,并取得硕士学位。目前在首尔月谷中学担任科学教师。自2009年起,参与科学教师教学小组“发现有趣科学的人”,向他人分享教学过程和教学研究成果,并亲自参与了众多跨学科课程设计工作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开展针对偏远地区儿童的课后科学实验课程,努力与更多地区的孩子进行交流。 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神学系历史专业。目前在忠南三星高中担任历史老师。参与面向延世大学历史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及预备教师的“制月狂风”项目,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努力开发多样的跨学科实践课程。 \"

内容简介

\"从大历史的观点看“人类的近亲,灵长类” 查尔斯?达尔文发表进化论时,还是基督教世界观盛行的时期。人们相信是神创造了人,他们批判达尔文“那猴子是你爷爷的祖先,还是你奶奶的祖先啊?”即便是到现在,仍然有人看见猴子时,会发出“猴子竟然是人类的祖先”的疑问? 该译文的前提是猴子进化成了人。不过,这一前提存在根本错误。因为人与猴子是从最初的灵长类,也就是最古老的灵长类的祖先分支开来,各自独立进化,从而变成现在的人和猴子的。人与非人的灵长类的饮食生活与栖息地等生存方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适合环境变化的遗传或身体发生了变化。即便猴子和黑猩猩会进化,它们也不可能变成人。 电影《星球崛起》系列就是脑部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黑猩猩的智力变得像人一样高。一家研究阿兹海默综合症治疗药物的制药公司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了药物实验,实际上解读了黑猩猩的22号染色体,通过比较黑猩猩与人类的染色体,可能会找到治疗痴呆或艾滋等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从这一点来看,电影的想象力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那么食用了药物的类人猿,可能会智力上升,开始攻击人类,或者能够使用人类的语言吗?对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虽然大猩猩、猩猩比人强壮的多,但仅凭药物就让他们实现人类经过20万年才获得的智商和身体特征,则是不可能的。尤其人类会使用语言不单单是智力高的原因,人的下巴、嘴巴、声带位置等已获得了足够的进化,才使说话成为可能。 该电影向我们传递的重要信息不是类人猿进化的超过人类之后会带来的恐怖,而是警告人类注意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的第六次大灭绝。 人类步入农耕社会以后,经过1万年的时间,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并在实现产业化之后,成为消耗最多能量的主体。人类的影响力波及全球,该状况被称为“人类世anthropocene”,进入人类世的人类的生态地位处于绝对优势。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类能够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体,并制造了能像人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取代人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另一方面,在伦理标准确立之前,一味的技术开发可能最终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产业化的发展,导致了环境破坏,造成了能源、粮食、水等资源的不足,人们担心将会无力负担逐渐增多的人口,或造成难以治愈的传染病的传播,还担心核战争可能会威胁人类的未来。为了生存,我们能做些什么,已经不是特定的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大历史向研究类似的人类共同问题的人们提供了思考的框架。我们来自于哪儿,我们的行为和想法是如何变得具备人类的特征的,为了共生共存,我们应该如何行动,这些有关人类的终极性问题让我们去追溯、研究与人相似的灵长类的特性,并追踪人类的特性和行为的起源。 灵长类是恐龙灭绝后,从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哺乳类之一。虽然出场不华丽,但逐渐适应了栖息地的生活,实现了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灵长类的树枝分为了有尾巴的类人猿与没有尾巴的猴子。然后到了某一个节点,又分化为大型类人猿(黑猩猩、猩猩、大猩猩、波诺波猿、人)和长臂猿,猴子则分为了旧世界猴与新世界猴等。虽然出现了这样的分化,但我们曾经都来源于同样的树枝,是各自在自己的环境中进化的最终结果,在灵长类的谱系图中都是亲戚。这也很清楚地证明了黑猩猩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98.7%是相似的,而与其他灵长类的相似之处只有10%。 灵长类在进化过程中居住在树上,手与脚的结构变复杂,脑越来越发达,能够处理看到的远处的信息,成群生活防御捕食者的威胁,以分工合作的社会属性为基础,智力获得高度发展。事实上,人们通过灵长类学者们公开的研究材料,惊讶于类人猿高度的智力和行为方式。它们稍加训练就熟悉文字和使用工具,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欺骗研究者的黑猩猩,或使用火加热食物,向自己同类或别的动物表示亲近的波诺波猿的行为,也让人感到惊讶。因为此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人才拥有这样的智力和行为,才会帮助别人。 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它们的社会生活。头脑发达的灵长类熟知协作有助于生存,也很清楚协作的办法。不仅如此,它们通过集体生活,培养竞争力。罗宾?顿巴等研究者们认为通过社会生活,灵长类的头脑得到发展,提出了“社会的脑的假说”,该假说提出了大脑新皮质的大小和相应种形成的集团规模之间的关系的根据。人类形成的集团的规模是其他灵长类的3倍,这是发现人类独有特征的端倪。 由于研究的困难,灵长类的社会特性一度属于未知领域。不过人们进入灵长类的栖息地之后,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它们的珍?古道尔等研究者通过研究,逐渐了解了它们。代表性的研究者弗兰斯?德?瓦尔长时间观察阿纳姆阿恩亨动物园的黑猩猩,发现黑猩猩社会以明确的序列为基础,雄性黑猩猩为了成为族群的领导者,不断产生矛盾又和解。德?瓦尔认为黑猩猩社会产生的争夺王位的斗争与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阐述不相上下。黑猩猩既暴力,有时又体现出和解能力,以维持自己社会的发展,而波诺波猿则以雌性为中心,回避冲突和矛盾,和平共存,它们通过性行为维持独特的交流。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一书除了考察了灵长类卓越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以外,还考察了从人类立场上来看难以理解的灵长类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它们的学习、语言和文化。我们也就更加知道了我们看待它们时所带有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能够引发共鸣的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是我们之所以是人的特殊要素。镜像神经元可以使我们通过观察就能把对方的行为当作我们自己的经验,并进行模仿和学习。研究者们认为只有类人猿中存在的调节矛盾、救助受伤的鸟、模仿妈妈使用工具的行为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这也是人类与类人猿最为相似的部分,同时也是制造出两者最大差异的部分。 我们通过研究灵长类的特性和行为,更进一步地接近了人类的独特性。我们以卓越的智能为基础获得的成果,也共享给我们的同事和后代。一代人积累的知识会以集体知识的形式传递给下一代。我们与他人的感情获得共鸣,类推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判断对方是敌是友。我们与周围的人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活在远方的人也能保持联系。除了一边看一边跟着学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抽象思考,然后将其艺术形象化。这样的特征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网络,开出文化之花。 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灵长类所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果差异很大。不过,这里需要我们指出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固有的特性来源于共同的根源。人类之所以像人,是以我们的远亲在数千万年里积累起来的适应能力为基础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 电影《猩球崛起》的类人猿们自己建立了王国,而实际上现实世界中,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波诺波猿在遭受人类破坏的栖息地面临着灭种的危机。从灵长类的树枝上下来,从开始两脚直立行走的祖先到智人,中间有很多古人类消失了。数百万年里,引导进化的种灭绝,只有智人活了下来。而现今,在人类历史上最短的时间里,有关人类将导致的第六次大灭绝的警告不绝于耳。爱因斯坦认为一旦蜜蜂灭绝,四年之内人类就会灭绝,我们需要重新看待人类的树枝产生于灵长类树枝的事实,一旦灵长类的树枝折断,我们的生命之树当然也无法维持生存。 就像杀害黑猩猩的捕猎者与救护者珍?古道尔共存一样,人身上兼具暴力的黑猩猩和热爱和平的波诺波猿的特性。当我们站在了选择未来之路的十字路口之时,我们一定也会回想起我们是以祖先积累的进化工具为基础生存下来的,在进化和分离的过程中,我们享受了人的特性和生态的权威。从远古开始,我们就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是与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的。 \" \"1.《万物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万物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这次的“生命篇”从“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谁”,一直讲到“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万物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