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默默且当歌/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
ISBN: 9787507546620
陈建功,1949年11月生,广西北海人。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出版过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迷乱的星空》,中短篇小说集《陈建功小说选》《丹凤眼》,中篇小说《鬈毛》,中篇小说集《前科》,随笔集《从实招来》《北京滋味》《嬉笑歌哭》以及《建功散文精选》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并被译成英、法、日、捷、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珍珠粉 北部湾畔的北海市,是我的故乡。北海过去是合浦的一个镇。合浦自古以南珠名闻天下。《后汉书》所记“合浦珠还”的典故,更是无人不知无处不晓的了。几天前我与捷克的汉学家李莎娃晤谈,刚提及我的故乡在北部湾畔,她居然惊呼起来:“啊,我真羡慕你!我就喜欢海,可惜我们捷克没有海。更何况你的故乡那里好像有过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可见孟尝太守施仁政、泣神明,不仅名垂千古,而且还蜚声海外了。几年前,我读《后汉书》这一段的时候,还生出另外一些奇思异想。我猜那位孟尝太守的前任所犯的错误,大概又和不懂保护生态,对海底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有关。一味贪心无度,“诡人采求不知纪极”,南珠岂有不“徙于交趾郡界”之理!而“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所施“仁政”,一定是搞了一点休养生息吧,不然何以使“去珠复还”,成就这千古美名? 我7岁时被父母接到北京,离开故乡已经30几年了。说来惭愧,长大以后才晓得,自己的故乡原来是珍珠之乡。读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知道古人向以为珍珠之生成,乃月华所钟,“影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因此才有月满珠圆,月亏珠缺之说。又知道了另一个“鲛人泣珠”的传说。鲛人者,鱼人也,居海里,善织绡。到人间寄住卖绡,临离开时依依难舍,向主人要了个器物,哭之不已,泪落盘中,竟“大珠小珠落玉盘”,遂有珍珠。这些,都是以后读书读来的了。留在童年记忆中的,只有一幕:每隔一些日子,祖母就拿出一个巨大的珍珠贝,用铁片刮下一些末末儿,喂给我吃。万没想到,后来在北京结识的一位朋友,聊深了,才知道也是北海人,且我们的父辈竟是旧交。更有趣的是,这位朋友讲起幼年的一幕,居然也是如此。这朋友的父亲是个老中医,因此便有了向我炫耀医学知识的资格。他说,其实我们当年所食,就是今天所说的“珍珠层粉”。珍珠层粉和珍珠的成分是一样的,都是珍珠贝的上皮组织分泌的珍珠质,服之安神泻热,明目养睛,止痰化咳。北海不少人家有刮珍珠层粉给孩子吃的习惯,这大概就是北海仔北海妹很少有人生疮长疔的奥秘吧。年初应北海市文联之邀,拉了几位北京文学界的同行,参加“北部湾作家企业家联谊会”,实现了多年的还乡之梦。凑巧的是,前来交流的企业家中,就有一位北海珍珠公司的经理何秀英。何经理年近50,北海人,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回到家乡后专事珍珠养殖业,堪称养珠专家。既是专家,又有着快言快语的豪爽性格,自然就成了我们请教的对象。从何经理那里,除了证实那位朋友关于珍珠层粉的分析所言不虚外,我更知道了珍珠之乡的养珠业正蓬勃发展。何经理说,他们不光为消费者提供华美名贵的饰品珠,也生产治病防病的珍珠末和珍珠层粉。现在,还生产和珍珠相关的中成药和明目液。北海既然进入沿海开放城市的行列,发展本地独具特色的养珠业,当然成为了振兴北海的重要抓手。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建功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陈建功的文字,幽默风趣,鬼斧神工,他描述人、事、物,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他的散文,沉着中有昂扬,追索中有挣扎,平静中有波澜,温醇和煦,温情脉脉,却如寒风一般劈开一城的雾霾,清冷凛冽。答中有问,问中有答,无所不能,无远弗届——这是陈建功的出世之法,亦是他的入世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