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江南

蓝调江南
作者: 金曾豪|责编:宋冬昱|绘画:姚新峰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蓝调江南
ISBN: 9787305239502

作者简介

金曾豪,江苏常熟人,国家一级作家,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当代重要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专著50余部,两次获得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品还多次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苍狼》《青春口哨》《狼的故事》《凤凰的山谷》《魔树》《鹤唳》《三个男孩和七个秘密》,散文集《蓝调江南》,短篇小说集《小巷木屐声》等。

内容简介

老茶馆 旧时,常熟的每一个乡 镇都有多家茶馆。当然,有 相当规模、所谓“数得上”的 ,一个镇也就是三两家吧。 以低乡的练塘镇为例,“ 数得上”的茶馆有两家:东 园和西园。店名并无讲究, 东园在东街,西园在西街, 如此而已。店名也并不在门 面上张扬,连个幌子也省了 。倒是“水筹”上有店名。在 三寸长、一指宽的小竹片上 烙上“某某茶馆X支”的火印 ,抹一层桐油,就是茶馆发 行的水筹了。一般有“一支” 和“五支”两种,每支可打开 水一瓶(热水瓶)。 我常去西园茶馆打开水 ,对西园更熟悉些。开水是 在老虎灶上打的,老虎灶给 我的印象尤深。 老虎灶比真老虎大得多 ,有大象那样的规模。灶面 上有四只汤罐,一只大锅和 一只积锅。在大锅上接上两 尺来高的木桶就成了积锅, 用于囤积沸水。积锅之后是 老虎的尾巴——烟囱,很粗 壮,一直冲出屋顶去。烟囱 总是热烘烘的,绕着几道铁 丝什么的,茶客淋湿了衣裳 ,就脱下来挂到铁丝上烘, 不一会儿就干了。老虎灶不 吃人,吃砻糠。砻糠有两个 进口,一个在烟囱之后,另 一个由四只汤罐簇拥着。前 一个火口连着一个倾斜的炉 垫。后一个直通炉灶前膛, 是生铁的,三号碗那样口径 ,有铁盖。“喂”砻糠时,先 在火口上接一个铁漏斗,然 后用畚箕来“喂”。旁边备有 一根一米多长的铁钎,可插 入火口去调火膛。 砻糠在那么大的灶膛里 燃烧,有那么高的大烟囱抽 风,声音相当雄壮,俨然有 虎的气势。用铁钎拨火时, 老虎就轰轰地吼,好像挺生 气,拨火人的脸被映得通红 。 西园茶馆的老虎灶和店 堂没有隔断。如果不是夏天 ,这个庞大的、呼吸着的老 虎使店堂变得温暖和亲切。 旧时,学木匠的要在出 师前用一个工时单独完成一 架纺车或者一条长凳。纺车 的结构繁杂,而条凳的榫和 卯都是斜的,要做到严丝密 缝,并不比纺车简单。泥瓦 匠的“毕业论文”则是一座家 用的双眼灶。粉刷完毕,你 还得用墨水在“灶山”上画上 传统的装饰图案。泥瓦匠都 会砌灶头,但能打老虎灶的 泥瓦匠极少,常常是几个乡 镇找不出一个来。 为西园打老虎灶的是保 根师。他的名声在外,方圆 几十里,说起老虎灶就会提 起他。据说决定老虎灶发火 不发火的关键是火门。那是 在灶膛和烟囱的交接之处。 老虎灶打到关键时节,保根 师照例会耍个手腕,把旁边 的人支开,然后神神秘秘那 么一弄,老虎就活了。有的 泥水匠细加探究,然后依样 画葫芦,结果还是不行,老 虎不是奄奄一息,就是漏膛 。其实,局部模仿是不行的 ,得综合考虑烟囱和炉膛的 情况。火门控制着烟囱的抽 力。抽力小了,老虎就雄壮 不起来;大了,则容易抽走 砻糠灰造成漏膛。 保根师每天来西园喝茶 。他是这里唯一的免费茶客 。西园的老虎灶很“发”,是 他的得意之作。老人每天都 会来摸摸暖暖的灶头。在他 的眼里,老虎灶是有生命的 。 东园茶馆用的是井水。 那井的井径比常见的大得多 ,水好,而且丰沛。这么优 秀的井毕竟不是掘地就有的 ,西园用河水,就在市河里 取水。那时的河水清,按现 在的标准,一般都在地表二 级以上。在浅水活动的穿条 鱼不用说了,定睛看时,在 水草间出没的土婆鱼也是历 历可数呢!毕竟是地面水, 河水人缸之后还是要用矾 “淀一淀”的。西园备有 六口七石大缸,能轮番着“ 淀一淀”。缸是骑置在墙壁 里的,一半在屋里,一半在 屋外,分别配有半圆形的缸 盖。屋外是进水口,屋内是 取水口。这样置缸的好处是 水担不进店堂。当年阿庆嫂 让胡传魁“水缸里边把身藏” ,想来就是用的这种缸了。 小镇的流动人口不多, 茶客多是熟客。他们中的大 多数人是每天早晨都要来这 里“孵一孵”的。如果某人缺 席,别人就会打问原因,是 不是出门了,身体怎么样了 。问通讯地址,这些人都会 说:“寄到常熟南门外练塘 镇西园茶馆就是了,稳定收 得着。” 西园备有红茶和绿茶两 种。茶叶并不预置在茶壶内 ,而是备份在排成盘的小方 纸盒中。茶客进店落座,跑 堂的就到了身边,并不问要 红茶还是绿茶,因为他知道 这一位要的是什么。茶浆已 经“杀”好在壶中了,配套上 桌的还有一只青边的茶盅。 汪曾祺创作的京剧《沙 家浜》里有精彩唱段:“垒 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 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在常熟人看来,方的桌子不 一定有资格称八仙桌。八仙 桌是比较上档次的桌子,至 少是桌脚与桌面相垂直的那 种。脚与面垂直的桌子,必 定是用硬木做的。茶馆里极 少有这种桌子,用的是斜脚 的方桌或者长桌。与此相配 的是板凳,而且多是长条的 ,几乎没有椅子。一般不用 陶壶,公用之物,用容易清 洗的瓷壶为好。少数老茶客 自备茶壶,用毕,自去洗净 ,放到橱里那个老地方,以 备明日再用。 P1-5 ★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获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 ★列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出版总署等评定的百套全国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图书 ★特邀国家一级美术师姚新峰老师绘制水墨画,一同领略江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