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贵州教育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07.00
折扣购买: 2018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上下)
ISBN: 9787545605792
马萍 青春芳华铸就29年扶贫路 文/多彩贵州网记者韩春华 “扶贫不单单是把贫困群众从大山里搬出来,*重要 的是搬走老百姓心头上的落后观念。”——这是来自“全 国扶贫系统**工作者”、毕节市扶贫办规划统计科科长 马萍的心声。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马萍就一直从事农村工作, 29年的扶贫之路让她深有感触:“改变贫困,只有脚踏实 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看到脱贫的希望;决战贫困的征 程中,才能收获*美的风景。” “山一家,水一家,扶贫要去每一家。”29年来,马 萍在这样说,也一直在这样做。扶贫,要“扶”,首先要 “知”。扶贫,要“知”,身必先“行”。 马萍有一个被同事们总结出来的习惯,只要有出差任 务,她总会争取去*偏远的地方,这不只是马萍的工作态 度,其实还另有原因。她这样解释:“扶贫就是要真正深 入到*贫困的地方,去那里才能采集到*真实、*准确的 统计数据,也才能给扶贫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从1995年开始,马萍参与到贵州省以工代赈“坡改梯 工程”建设检查统计工作中,为了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她 翻山越岭,几乎走遍了毕节试验区涉及工程的每一条路。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下乡走村串户晚了来不及回来,就 在当地村里借宿,住在农户家,那样的*子虽然苦和累, 但很充实。”马萍笑着回忆说。 1998年,马萍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贵州省人民**授 予“全省以工代赈‘坡改梯工程’建设**个人”称号。 那时的省级表彰对于一位基层工作者来说十分难得,但是 省级表彰的荣誉并没有让马萍就此自满不前。 不干不知道,扶贫数据的真实、客观对脱贫有多么重 要 2011年初,毕节市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农 户识别及信息录入工作,为了让识别结果和信息*加准确 ,马萍和同事们深入到基层抽查、核对信息。为了保证抽 查的全面和客观,他们必须深入贫困户。对于贫困面很大 的毕节来说,两家被抽查的贫困户之间有时相距数十里, 且不通路,交通只能靠走,于是。以土豆、干粮在路上充 饥也在那一段时间成了马萍的工作常态。 **、精细地做好每一项统计,是马萍给自己提出的 工作要求。她认为,不干不会知道扶贫数据的真实、客观 对脱贫有多么重要,精准扶贫对数据的要求*是必须真实 、客观。 标准并不是精准的**参考 2016年12月,马萍到威宁彝族**苗族**县(以下 简称威宁)石门乡农户家中走访,核实农户信息,了解帮 扶情况。在大量实地走访中,马萍发现单纯用家庭年人均 可支配收入这个标准来衡量是否贫困,往往不够准确。特 别是在贫困人口、贫困村摘掉“贫困帽”的工作中,家庭 收人只是干巴巴的数字,以此来衡量一个家庭是否贫困, 往往会失之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