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升庵诗话》与明代诗学

杨慎《升庵诗话》与明代诗学
作者: 高小慧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杨慎《升庵诗话》与明代诗学
ISBN: 9787573205216

作者简介

高小慧(1975—),女,汉族,河南省平舆县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文论研究。专著有《中国古代德治思想与文士文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杨慎文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发表论文40多篇。

内容简介

杨慎基本上认同高棅《唐诗品汇》的四唐分期说。他对初唐(贞观)、盛唐(开元、天宝)、中唐(大历、贞观)、晚唐(元和、开成)的大致论述基本上也是沿着高棅以盛唐诗歌为最佳的思路而来。 杨慎《升庵诗话》卷七“徐凝宫词”条云: “水色帘前流玉霜,汉家飞燕在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徐凝诗多浅俗,《瀑布》诗为东坡所鄙,独此诗有盛唐风格。 徐凝《庐山瀑布》原诗为“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相较而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有夸张,有比喻,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瀑布如在目前。而徐凝从视觉和听觉上对瀑布的震撼壮阔和雄伟气势进行描绘,虽然也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并没有什么诗情画意,所以苏轼予以批评。再联系这首《宫词》,作者以“飞燕”作意象,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把宫女们深长的幽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意在言外,婉转含蓄。由此,所谓“盛唐气象”,应该是昂扬的时代精神、崭新的心灵体验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而呈现出来的审美风格,即高棅所谓“声律风骨始备”是也。 又如《升庵诗话》卷一“文与可”条云: 其五言律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风,信坡公不虚赏也。今录其数首于此。……此八诗置之开元诸公集中,殆不可别,今曰宋无诗,岂其然乎! 此条明确以盛唐之韦应物韦苏州、孟浩然为品诗之圭臬。 又如《升庵诗话》卷八“桃花诗”条云: 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独苏颋“东望望春春可怜”一篇,迥出群英矣。予又见中宗赏桃花,应制凡十余人,最后一小臣一绝云:“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此诗一出,群作皆废,中宗令宫女唱之,号“桃花行” ,惜不知作者名。然宋元近时选唐诗者将百家,无有选此者。未之见耶?不之识耶? 此条可以一分为二地来剖析。其一,“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此一部分,杨慎首肯高棅关于四唐的分法,初唐沾染六朝余习,“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其二,对包括《唐诗品汇》在内的“宋元近时选唐诗者将百家”选编者“无眼力”的遗漏表示遗憾。 杨慎《升庵诗话》虽是随笔式地记录下字句校考、诗歌品评、源流论述,以及自我的创作心得,却是杨慎诗学理论的具体表征,并且带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在明代诗学发展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明代五大批评著作之一。本书全面挖掘梳理了以《升庵诗话》为代表的杨慎诗学的学术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影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