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4)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4)
作者: 编者:张藜|总主编:张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4)
ISBN: 978750467148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李敏华(1917—2013),固体力学家,中科院院 士。191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航空工程学系。1945年和1948年先后获得关国麻省理 工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国 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路易斯发动机研究中心任 研究科学家,1952—1954年在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 机械系任研究教授。1954年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 数学研究所力学室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曾任力学所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 她是中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在塑性问题的解析 方法、结构强度、疲劳失效机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 献,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力学人才。1956年获国家自 然科学三等奖,1978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曾 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航空学会常务 理事,《力学学报》《航空学报》和《固体力学学报 》编委。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全国妇联执委。 一颗矢志不渝的爱国心,一份开拓创新的责任感 ,李敏华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她这一 生所体现的默默奉献的品质、孜孜以求的精神、甘为 人梯的情怀,无不绽放着美丽芳华,堪为后人典范。 麻省理工学院首位工科女博士 1917年11月2日,李敏华出生于江苏省吴县,幼 年时曾在振华附小读书,后随家人迁居上海,1935年 从务本女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1925年的“五卅惨 案”、1931年的日本侵略东北三省以及1935年的“一 二·九”学生运动,都给李敏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她立志以己所学报效祖国。1940年,李敏华大学毕 业后留在航空工程学系任教。4年后她与丈夫吴仲华 一起赴美留学,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并先 后在1945年和1948年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题 目分别是“用散射光弹解轴扭转”和“亚谐振动的解 法”,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那时的美国对妇女还很歧视,她在选读博士时,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负责本科生的教授就说:“我不 能看到机械系有女博士”。幸好负责研究生工作的苏 特勃教授支持她。读博期间,李敏华选修了热力学课 程,她的老师肯能教授在一次总结考试结果时说:“ 这次考题很难,很多人不及格,第一名考95分,是吴 夫人”。30多年后,当1979年中国学者访问MIT时, 她的老师还记得此事,并说:“一个小个子女孩子打 败了所有男孩子!”况且当时的李敏华还有两个儿子 需要照顾。她后来回忆说:“我之所以能够学成,是 由于有学成后回国服务的坚定信念;也是和吴仲华帮 助照顾孩子和分担家务分不开的。”当李敏华终于成 为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位工科女博士时,波士顿报纸在 报道该届毕业典礼时特地提到:“中国的李敏华,几 个孩子的母亲,证明妇女可以与男子一样,获得博士 学位”。 李敏华不仅在MIT攻读学位时,一边学习一边照 顾孩子,1975年她的小儿子病重期间,以及1988年初 吴仲华肝癌手术后到1992年病故期间,她也是一边工 作一边照顾病人。李敏华用实际行动展示她如何处理 学业、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愧是妇女科技工作者的 典范。 毅然回国开拓中国塑性力学 为了取得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李敏华决定和吴 仲华一起应聘到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 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她在强度研究室任研究 科学家,进行塑性力学的研究。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立即离开NAcA转到美国布 鲁克林理工学院(PIB)机械系工作,为回国做准备 。其时,李敏华夫妇均已进入科学研究的“如日中天 ”境地。李敏华发表了数篇NACA报告,还在1950年秋 举办的第三届塑性年度会议宣讲了重要论文《论应变 硬化区中轴对称平面塑性应力问题》,从而奠定了她 在塑性力学领域里的地位。鉴于学术上的成就,她被 遴选为西格玛Ⅺ学会的会员,这是优秀青年科学家才 能够得到的一项崇高荣誉。 尽管他们工作如意、生活富裕,而且有关方面一 直要求他们加入美国国籍,但他们并没有忘掉自己学 习工程的主要原因,一心回国参加建设。当时,美国 政府对在大学工作的中国理工科留学生的回国事宜横 加阻挠,李敏华夫妇历经数年努力,尝试过出国参加 学术会议、到印度等地找寻工作、争取联合国的亚洲 工程项目以及赴港省亲等途径,均未成功。最后决定 以暑期旅欧名义出行,而且特地选择了星期日乘飞机 离美赴英的方案,这才避开了移民局的纠缠。1954年 8月,李敏华一家终于离开了美国,绕道西欧、苏联 ,并于11月通过满洲里回到了祖国。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周恩来总理接见李敏华 夫妇时亲切地讲道:“像你们这样年轻的科学家夫妇 ,我国还很少,你们要好好工作”。这给了李敏华夫 妇很大鼓励,他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从1955年秋开 始,李敏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钱学森和钱伟长领导 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作为高级研 究人员,她担任了力学所设立的四个研究组之一的塑 体力学组组长,成为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 20世纪50年代中期,塑性力学在我国尚属空白, 她便和王仁、杜庆华等学者一起,携手培育塑性力学 的研究人才。他们在力学所精心组织塑性力学文献讨 论会,通过集体学习方式,高效率地吸收国外科研成 果和工作经验。参会者除了有关院校的著名学者外, 还有力学所塑性组的年轻学子。李敏华特别安排年轻 人参加文献调查和讨论会,使大家从实践中学到科学 知识并了解做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功。随 后,李敏华又在钱学森倡导成立的工程力学研究班以 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开设塑性力学课程,为我 国塑性力学事业造就了一支中坚队伍。 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