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过得刚好
ISBN: 9787550214224
男人四十 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 。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 。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 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 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 以自勉。) 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 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 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我离开天津移居北京大概是在 1995年。 我父亲是警察,我母亲是老师。我小时候住在天津的 老城区,附近有很多剧场、茶馆什么的。我父亲有时候要 执勤,就把我放在剧场里,时间长了就对相声产生了兴趣 。第一次说相声是九岁左右,就是说着玩。那时候还喜欢 挂着胡子扮包公,被小朋友叫作“老头秧子”。 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 我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相声,因此,从小 就跟同龄人玩不到一块儿去。直到今天,我不会抽烟、不 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也没有应酬。台上说相 声,台下琢磨相声。对相声的感情是我从小培养起来的, 天津的氛围很好。我为了这行抛家舍业,受了这么多年的 罪,相声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生命。可能有人拿相声当个手 艺,养家糊口,跟剃头、修脚、卖包子一样;有人当是玩 具,玩会儿就搁下,可玩可不玩。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 的命。 第一次进北京是在1988年,当时我是在全国总工会文 工团,那时候根本什么都不懂,就跟着混。当时脑子里也 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当上相声大腕儿?这是那时的真实想 法。那一年,我十六岁,待了两三年,因为种种原因就回 去了。有一年的春节,我碰到了当年全总文工团的老团长 。跟老团长吃饭的时候,他一脸愧疚,再三敬酒。我跟老 团长说,您不用这样,我当年确实一文不值。这不是谦虚 ,回想当初,我只是比不会说相声的好那么一点点,离开 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是我第一次进北京。 1994年,第二次进北京,漫无目的,到处瞎撞,也没 有什么头绪,待了十几天就回去了。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 在民族宫大戏院看演出,之后从戏院出来,晚上十一点多 顺着长安街由西往东走,一直走到了前门大栅栏。当时我 还穿着双很新的鞋,不适合步行,脚后跟都磨破了,一步 都走不了,干脆把鞋跟都踩塌了接着走。终于走到一个小 旅馆,在那儿住下来,一晚上十八块钱。那旅馆的屋很破 ,屋里面还有树,就跟贫嘴张大民家的树似的。里面住着 的几个人都是小商贩,有很刺鼻的一股脚臭味儿。我在那 儿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就买了张票回天津了。第二次 进北京,也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到北京大概是1995年,一直熬到今天。 当时进北京的时候很急功近利,要当大腕儿,想一场 挣好多钱,发财。只不过来了之后,现实把我敲醒了。 数载浮游客燕京,遥望桑梓衣未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