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第3版修订)

非理性繁荣(第3版修订)
作者: (美)罗伯特·J·希勒|译者:李心丹//俞红海//陈莹//岑咏华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2.30
折扣购买: 非理性繁荣(第3版修订)
ISBN: 9787300225791

作者简介

罗伯特·J·希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经济学Stanley B. Resor教授,耶鲁管理学院金融国际中心研究员。1972年在MIT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曾被多次授予荣誉博士或教授。他是国际经济研究局副研究员、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研究员、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古根海姆奖学金获得者和美国哲学学会成员。希勒在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不动产、统计方法以及市场公众态度、意见与道德评判等方面,著作颇丰。其中包括《市场波动》(Market Volatility,麻省理工学院出版)和《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等。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利率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变量, 正因为如此,利率随时间变化的路径受到人们的密 切关注。利率被认为是一种抽象而基础的经济变量 ,其体现的是金融资产的时间价值。利率随时问而 波动,其幕后推手是那些投机因素和人为因素,这 与前一章所讨论的股票市场波动并非完全不同。 利率包括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反映 的是一年期或更短期的贷款或票据的利率;长期利 率反映的是数十年期债券、抵押或者贷款的利率。 长期债券一旦在市场发行,其价格会与长期利率的 总体水平背道而驰。当长期利率下降时,那些前期 发行、尚未兑付的长期债券的价格会顺势上涨:这 是因为,当利率下降时,只有那些前期发行、利率 更高的债券的价格上升到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投资 者才会去问津那些新发行的低利率债券,否则投资 者更倾向买人前期高利率债券。更进一层理解,投 资者利率预期的变化既可能带来长期债券市场的繁 荣,亦可能导致其崩溃。 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中央银行(例如美联储) 都对短期利率进行了操控。众所周知,中央银行可 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将短期利率控制(至少是近似控制 )在特定水平上。相比之下,长期利率更具投机性、 更难以驾驭。这是因为,同股票市场一样,公众对 长期债券的需求取决于他们对未来前景的预期和比 较,而决定市场未来前景的因素,时至今日中央银 行仍无法控制。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各 国中央银行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政策,试图影响 长期利率,例如“量化宽松”、“扭曲操作”和“ 前瞻指引”等,但今天看来,它们仍然不能在真正 意义上驾驭这个市场。 自上个世纪以来,在一些场合,人们也会使用 “债券泡沫”来形容债券市场的飙升。可以肯定的 是,债券市场时不时会出现类似于泡沫的情况,这 些情况往往发生于长期利率下降之时,其时人们因 为债券价格的上涨而欢欣躁动,就如同在充斥泡沫 的股市里,人们因股价上涨而居飞色舞一样。这两 个市场的泡沫有时可能彼此关联。 利率和CAPE(周期性调整市盈率) 利率是人们讨论股票市场水平时提及最多的术 语之一。在上一章图1.3中,我们给出了周期性调 整市盈率(CAPE)以及长期利率(美国长期国债名义收 益率)的历史变化曲线。从中可以看出,在上个世纪 90年代股市繁荣时期,长期利率一直在下降。其时 ,很多人都认为利率下降导致了股票市场上扬。 1997年7月,我在一份与艾伦·格林斯潘一起提 交给美国国会作为听证词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展示 了自1982年以来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与市盈率之间显 著负相关的证据。当时的利率和市盈率之间看起来 的确有着某种关系。数据表明,上世纪60年代中期 至80年代初期,利率一路走高,与此同时市盈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