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传(中国首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屠呦呦传(中国首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作者: 编者:屠呦呦传编写组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1.10
折扣购买: 屠呦呦传(中国首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ISBN: 978701015594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的宁波城和姚宅 翻开中国地图,你可以看到宁波是一个海港城市 。 宁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夏朝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唐朝,称宁波为明州 。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 ,与日本、高丽均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对外贸易的进 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元代 ,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 港口之一。清代,宁波出现了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 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 开埠。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此时 ,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 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 发展起伏很大。1927年1月至2月,国民革命军击败孙 传芳部军阀,进入宁波。冲突与动荡直到20世纪30年 代方才有所缓解。 屠呦呦正是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于宁波降生。 1930年12月30日的黎明时分,居于宁波市开明街 508号的屠家,传来了婴儿“呦呦”出世的声音,迎 来了屠家继3个儿子后终日所盼的“千金”。 哭声呦呦,犹如鹿鸣。 孩子的哭声使父亲屠濂规沉浸在幸福之中。他随 口吟诵出《诗经》中著名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 蒿……” “女诗经,男楚辞”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取名习 惯。于是父亲便给小女取名呦呦,呦呦之声永远地荡 漾在父亲的听觉之中,以表示他对于女儿的喜爱、期 待和庆贺。 父亲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仗了一 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似乎这才哲理,这才完 美。这四句满满童话的诗,使呦呦度过了诗意的童年 。 尤其是“蒿草青青,报之春晖”,竞使千金呦呦 一生就此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整个少年时代,屠呦呦一直生活在开明街——这 片地处宁波中心城区的“莲桥第”区域,令屠呦呦从 童年起,就浸染于旧时宁波最为精致、也最具江南气 息的文化氛围中。 在这里五方交汇,八面来风,光怪陆离的古老中 幡、肚皮拉车等民间杂耍,拍案叫绝的皮影戏、木偶 戏等民间传统艺术,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漫步 于商业作坊街,能看到濒临绝迹的造纸、酿酒、榨油 、打铁等传统行当。挤身民间小吃坊,江南小吃姜糖 、打年糕、老嫩豆腐也应有尽有。尤其清晨街边的叫 卖声,清脆悦耳,让你乘兴而来,尽欢而归,在娱乐 中感受民国沧桑,在休闲中领略百业精彩。这些都印 刻在屠呦呦幼年的记忆里,永不泯灭。 从这片水乡美景向东步行20分钟左右,则是20世 纪30年代宁波城的另一处精华所在——三江口。姚江 和奉化江,一个由北而下,一个由南而上,相汇于此 处,然后合二为一,投身甬江,经镇海的招宝山入海 口后,向着东海奔腾而去。一时间,宁波人可以将大 半个中国纳入其贸易视野。与此同时,三江口的江厦 码头也一度兴盛不已,千帆竞发,百货流通……于是 便又有了那句俗话,“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 不过,在屠呦呦的童年记忆中,商人们在江面扬 帆而去,一定不如距家不到2公里的“天一阁”更具 有吸引力。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