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简史(典藏版)](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5/03/20221015033004648.jpg)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疫苗简史(典藏版)
ISBN: 9787572010705
张文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兼公共卫生专家组共同组长,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荣获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入选者等称号。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牵头了国家多项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奖项。 王新宇,内科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旅行门诊”主诊医师、浦东院区感染科执行主任,国际旅行医学学会认证医师(CTH),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感染病临床工作,擅长旅行相关感染病和热带病的诊治。对输入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曾获得2018年上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狂犬病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传染病。和天花病毒只会感染人类不同,狂犬病毒可以感染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人类只占极小一部分。狂犬病虽然传染性远不如天花,但造成的危害丝毫不比天花小——感染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直到一百多年前一位叫路易? 巴斯德的法国科学家出现,这种可怕的疾病才变得可防可控。 巴斯德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创始人,他的众多贡献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且被沿用至今,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他一生中成功开发了包括狂犬病疫苗在内的四种疫苗。2005 年,在法国举行的“最伟大的法国人”评选活动中,巴斯德名列第二位,仅次于戴高乐,足见他在科学领域影响之深远。 “意外”征服禽霍乱 凭借在工业化学及微生物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巴斯德在55岁前便已声名大噪。此后,巴斯德逐渐把兴趣和主要精力转移到疫苗和传染病领域,遵循的思路与詹纳相似,都是基于以下观察结果:对于有些传染病,例如麻疹和天花,人们一旦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不会复得。 巴斯德通过疫苗征服的第一种疾病是禽霍乱——一种在鸡舍中流行的禽类呼吸道疾病,可导致大量禽类死亡,对养殖业危害甚大。引起这种疾病的是一种细菌,虽然并非由巴斯德首先分离得到,但命名时采用了巴斯德的名字,现在被称为多杀巴斯德菌。 当时,这种细菌已经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生长,用培养到的细菌再去接种动物,依旧能够杀死鸡和兔子。然而1879年的一天,巴斯德和助手休假回到实验室,发现用培养了一个月——远远超出常规的培养时间——的细菌接种鸡时,鸡还是活蹦乱跳的,显然细菌“失效”了。更神奇的是,凡是接种了这种过期培养物的鸡,当再次接种高致命性的新鲜培养物时,全都安然无恙,而之前没有接种这种过期细菌的鸡却因无法抵抗新鲜培养物的接种死得精光。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巴斯德敏锐地意识到一定是这种细菌在实验室过长时间的培养中降低了毒力,而用毒力极弱的细菌给鸡接种,能使其获得免疫力。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又发现,在密闭环境下培养的细菌能够维持原来的毒性,而一旦暴露在空气中,毒力就会在一段时间后降低。他把这种毒力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减毒。禽霍乱的疫苗,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减毒活疫苗,就这样歪打正着地诞生了。 得益于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巴斯德虽然不是医生,却在微生物学,尤其是免疫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35岁时研究酿酒技术,证实酒的产生是酵母的作用;43岁时确立微生物致病理论,并发明了如今广为应用的巴氏消毒法;55岁时迈出了治疗传染病的第一步,拯救了法国的养殖业、畜牧业。作为一名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家,巴斯德并不认为减毒活疫苗的发现只是一个偶然现象,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或许准确地诠释了这种巧合:“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 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Hi,我是疫苗, 认识了这么久,你对我真正了解多少呢? 2021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病菌简史》再出姊妹篇《疫苗简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入选者 张文宏领衔 十年蝉联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第一 “华山感染”团队倾心编写 人物、疫苗、技术三线并进 从医学史的角度展现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讴歌奉献与坚守,直面困境与挑战 讲述15种疫苗研发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突出数百年疫苗发展历程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常识是看似简单却最重要的学问,疫苗世界亦然。 什么是疫苗?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 传统的疫苗中有哪些成分? 什么是群体免疫? …… 不了解疫苗发展的历史,就难以认识到疫苗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卡介苗是否真的有效?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为什么组合在一起? 为什么基因重组技术让消灭乙肝成为可能? 哪些原因导致流感疫苗失效? 为什么研发HIV疫苗困难重重? mR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哪些优势? …… 关于疫苗,比一无所知更可怕的是一知半解。 如何确保一款疫苗的安全性? 接种后患病和疫苗有关系吗? 反疫苗运动是如何兴起的? 疫苗会带来哪些不良反应? …… 内涵丰富,科学与人文并驾齐驱 读《疫苗简史》,体会疫苗是“隧道尽头的光芒”。作为20世纪十项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疫苗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控制、终结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曾挽救了上亿人的生命。 读《疫苗简史》,见证疫苗发展的跌宕历程。从天花疫苗、狂犬病疫苗到乙肝疫苗、新冠疫苗,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到组分疫苗、核酸疫苗,每一种新型疫苗的诞生,每一代疫苗技术的升级,都离不开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坚守。 读《疫苗简史》,提升我们的头脑“免疫力”。正确认识疫苗,从而对不同疫苗的防护效果、疫苗的安全性问题、疫苗的接受度等新冠疫苗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并能应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判断其中的是非,而不是人云亦云。 细节满满,书架上的颜值担当 全书采用小开本精装,硬壳封面,辅以烫银工艺,高级感十足,一寸一毫尽显简约典雅。 盾,是防御的利器,象征疫苗构筑免疫屏障;绿,是健康的底色,寓意生命在希望中怒放。 内页精选细腻柔和的书纸,完美还原近百幅图片高清质感,带来触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