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纪实/飞向太空书系
作者简介
陈善广,1962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航天员》杂志、《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主编。负责主持和参与了10多项国家和部委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并获得10多项研成果奖。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1995年当选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获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创新工程奖。
内容简介
飞船在太空运行时,最理想的状态是整个测控网对它不间断地进行跟 踪和测 控,但目前即便考虑到国内站,也考虑海外建站、国际联网,包括正在发 展的中继 卫星手段,还是不能达到全覆盖。航天器从国内发射场起飞后,首先由陆 地测控站 提供接力测控,到海上测控范围以后,“远望号”船队就开始了它的历史 使命,提 供接力测控。 在即将到来的测控任务当中,3艘测量船任务各不相同:“远望五号” 主要和 青岛站搭接,是陆海交接的桥头堡,承担着飞船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入 轨段、变 轨段、撤离段和第一、第二次交会对接段的测控通信任务;“远望三号” 需要承担 第一、第二次交会对接段测控通信任务;“远望六号”要完成飞船入轨后 工况处 理、应急返回数据注入、变轨段和第二次手动交会对接等关键弧段测控通 信任务。 在长达13天的海上测控任务中,“远望五号”和“远望三号”、“远望六 号”船队 接力,担负着“神舟九号”飞船入轨后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中继天线展 开、飞船 轨道维持、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以及飞船撤离、返回等海上测控通信任务 ,共要承 担共计7个关键圈次、11个关键弧段的测控通信任务。 3艘测量船在“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 接前都 需要进行远距离机动航行,并重新排列位置,3艘船互相搭接,就为第二次 交会对 接延长了对接走廊,从陆地到海上,对接走廊很长,可以确保第二次交会 对接的顺 利完成。其中“远望六号”船需要从南半球到北半球连续机动2000多海里 ,到达第 二测控海区后,与“远望三号”和“远望五号”船搭接构成二次对接的“ 测控通信 走廊”,测量船抵达新的任务海域后,马上就得投入任务实施,为进一步 延长航天 员手控对接过程测控通信连续覆盖提供有力保证。在“神舟九号”飞船发 射升空 之后,“远望三号”船将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在千里海域范围内对飞船对 接进行 测控,并对飞船对接后的状态进行监视确认。2000多海里,对于航海系统 来说意 味着船舶在这5天时间里不能出一点问题,必须保证全速;对于机电系统来 说意味 着船两台主机和几百台设备必须24小时全力工作保障船舶主动力、主电力 、制冷 系统、减摇装置有效运行;对于测控、通信系统来说意味着船舶在全速航 行的震 动和晃动下必须毫发无损,不能对任何设备造成松动、损伤。千里机动不 仅是赶 路,还是考验。 常年征战三大洋的“远望号”测量船队远离国土,走过了难忘的风雨 春秋,在 茫茫大洋上追随着电波的消失方向,圆满完成了多次对运载火箭、航天器 的海上 测控任务。浩瀚的大洋上,测量船如一叶扁舟,科技人员抛开晕船、枯燥 等个人 生理上遇到的困难不说,几乎每次任务中,他们都有亲属或病或故、或新 婚未来 得及休婚假……20载岁月飞逝,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已深深融入“远望号” 每一位 船员心中。老一辈航天人形成的载人航天精神,在以80后为主的测量船船 员身上 得到了传承。 现在等待他们的,是接下来的10余天,飞船运行的100多个圈次,10余 个关键弧 段的测控考验。我们相信,久经考验的远望人将再次以智慧、勇气与付出 ,向祖国 和人民呈上一份满分答卷。太平洋的夜静悄悄。浪花拍打着船舷,海风中 蕴藏着一 种期待和自豪。 30多年来,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队80次远征大洋,完成100余次航天测 控任务, 累计海上作业10000余天,测控成功率达100%。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 发展, “远望号”测量船也将更频繁地出征大洋,一年之中要在海上执行测控任 务的时间 越来越长。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正是有这样一支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年轻 队伍,才 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和辉煌。 “远望三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测量船档案 “远望三号”船于1994卑4月26日建成下水,1995年5月18日正式编入 “远望号” 船序列。船长180米,宽22.2米,最大高度37.8米,满载排水量1.7万吨, 吃水深度8 米,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续航能力1.8万海里。在中国首次十大 名船评比 中,它以“海上科学城”的美誉,荣膺“中国十大名船”称号。2006年, “远望三 号”船进行了十年一次中修技术改造,改造后,其海上综合测控能力达到 当今国际 先进水平。 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三号”船汇 集了中国 船舶、机械、电子、气象、通信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全船分航 海、气象、 测控、通信和机电五大设备系统。在大洋上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准确做出 气象预报, 完成火箭、中低轨卫星、同步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量和控制,同时具备对 绕月飞行 器进行深空探测的能力,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通信。“远望三号 ”主要 担负卫星、飞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飞行试验海上测量和控制任务。该船圆 满完成 了28次国家级卫星、飞船等飞行器的海上测控任务,总航程29万多海里。 18年来, 先后34次远涉重洋,圆满完成“神舟”、“嫦娥”、“天宫”、“北斗” 等49次科研 试验任务。 “远望五号”、“远望六号”为我国第三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五号” 船于2006年9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2007年9月交付使用。该船集 当今船舶 建造、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 身,由通 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4 个系统。 满载排水量2.5万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 海域航 行。船上安装了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c波段脉冲雷达 等大型 测控设备,能够完成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 控任务, 并能与任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 “远望六号”船于2007年3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2008年4月 交付使用, 与“远望五号”船构成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队新一代“姊妹船”。截至目 前,“远望 五号”船圆满完成21次海上测控任务,总航程18万余海里。“远望六号” 船圆满完 成10余次海上测控任务,总航程15万余海里。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