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梁衡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
ISBN: 9787535467560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洗尘》《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人选大、中、小学课本。
上飞机前还有一小时的机动时间,我坚持要去看 看莫斯科的公墓,看看那个特殊的文化角落。 去得匆匆,竞连大门口是什么样子也未及细看, 只记得是一条很宽的街,高大的门,门对面好大一片 树林,绿涛翻滚着,无闹市的喧嚣,有郊野的清风, 气氛是一种淡淡的寂静。一进门,甬道两旁分列着一 排排的常青松柏,松柏下是死者整整齐齐的眠床。这 里没有中国公墓常见的土堆,也元供骨灰的灵堂,只 有绿树护着青石,青石衬着鲜花,猛一看像一个清净 的公园或谁家的庭院。 我向一个靠近路边的墓葬走去。墓盖是一面极光 洁的花岗石板,石板中央伸出两只大手,也是花岗石 雕成,粗壮的腕部,有力的骨节,立时叫人起一种坚 实的联想。这两只手轻轻地合拢着,捧着一块三角形 的大红宝石,我一时不解了。这组颇具匠心的雕塑, 就算是墓碑吗?那么这下面安息着一个怎样特殊的人 呢?我在墓前肃立良久,细细揣度着,那双手从石中 冲出时的强劲与合拢时的轻柔,那花岗石的纯黑与宝 石的鲜红,幻化成一种多层复合的美,将人引向一个 深邃的意境。向导过来告诉我,这里安眠着的是一位 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他一生用自己灵巧而有力的手 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噢,我一下明白了,一个人死 了,人们用这种含蓄的手法来表达他的生平与事业, 表达生者对死者的纪念。最哀切的事情却用最艺术的 手法来表达。这是一种多么平静、超脱而又理智的举 动啊。我们说长歌当哭,他们却更祭以艺术。 我慢慢地往里去,一股强劲的艺术魅力如磁石般 地吸引着我。这哪是什么墓地,简直是画廊。所不同 的是这里每一件艺术品下还有一个曾是活泼泼的人, 那是这件艺术品的根,是它的主题。墓碑全部是清一 色的黑花岗石,打磨得极光亮,熠熠照人如一面银镜 。有的只简单地在这石面上刻出死者的头像,轻轻的 又淡淡的如一幅随意素描。说是清淡,那不过是艺术 的质感,这石与锤造就的作品自然是风雨不去、历久 如新的。有的凿成浮雕,死者的形象微微凸起在石板 、石块或石柱上,若隐若现,好像在天国那边透过云 雾回望人间。更多的则是半身胸像和各种含义深刻的 组合雕塑。但这偌大的墓地无两块相同式样的墓碑。 生者不肯抹杀死者的个性,也决计要表现出自己的匠 心。一位叫依留申的飞机设计师,他的墓碑是一个圆 柱形与凹面的组合。圆柱上雕有他的胸像,胸前有三 个醒目的大勋章。 那块凹面石块立衬在石柱后面,表示无垠的天穹 ,天穹上还有些飞机的航行轨迹。看着这一组近在咫 尺、盈缩如许的石雕,我顿然如驰骋蓝天,并感受到 一种凌云的壮志。有一位海军将领,他的墓盖上只有 一只大铁锚,黑锚金链,屹然挺立,风打浪涌,不动 丝纹。有一组更特殊的墓碑,石柱上横着一个大箭头 ,上面浮雕着六个人的头像。这只箭头穿云雾急急飞 行。原来这六个人是一个派到国外的救援小组,不幸 1、“语不惊人死不休,文无新意不出手。”梁衡作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2、著名学者季羡林:“无论谈历史、谈现实,*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3、更有多篇次文章曾入选大、中、小学课本,堪称为学生诵读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