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90
折扣购买: 一笔贯东西(张大千)/影响现代中国的人物
ISBN: 9787224115406
白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绘画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作品有《宋辽金西夏绘画史》《似与不似——中国绘画》《人间词画》等。
1944年,张大千46岁。经过紧张的整理、准备工 作,“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于1月25日在成都 提督西街豫康银行大楼隆重开幕。展前的几天,成都 的《新新新闻》报、《成都快报》就刊登了此消息, 并发表长篇专访文章,以《张大千谈敦煌石室》《( 张大千)话说敦煌》为题介绍张大千去敦煌的经过及 其对敦煌的评价,称敦煌彩塑“极自然之美,毫无做 作,肌肉毕呈,栩栩如生”,壁画“在历史上之价值 更足珍贵,不仅有其美术价值而已”,所以“敦煌文 化,不仅为中国文化,且为世界文化!”还盛赞张大 千敦煌之行为“伟大之工作,学术上之盛事!” 1月25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参观展览的人络绎不 绝,十分踊跃。此次展览共展出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 画44幅,敦煌彩塑、壁画的巨幅摄影22幅。张大千为 展览亲自撰写了序言: 河煌久客,乍返成都,旧雨相逢,奇观共诧,举 石室之绘事,方海客以谈瀛。盖大千平生流连画选, 倾慕古人,自宋元以来真迹,其播于人间者,尝窥见 什九矣。欲求所谓六朝隋唐之作,世且笑为诞妄。独 石室画壁,简籍所不载,往哲所未闻,千堵丹青,遯 光莫曜,灵踪既閟,颓波愈腾,盛衰之理,吁其极矣 !今者何幸,遍观所遗,上自元魏,下迄西夏,绵历 千祀,杰构纷如,实六法之神皋,先民之榘矱。原其 飚流,固堪略论,两魏疏冷,林野气多;隋风拙厚, 窍奥渐启;驯至有唐一代,则磅礴万物,洋洋乎集大 成矣!五代宋初,蹑步晚唐,迹渐芜近,亦世事之多 故,人才之有穷也。西夏诸作,虽刻划板钝,颇不屑 踏陈迹,然以较魏唐,则势在强弩也。张大千磅礴坐 卧其下者,几及三载,燃指握管,目营手追,其间门 人子侄,番僧匠史,各佐厥事,祁寒盛暑,劳苦相勉 。计所程获,都凡巨细得百有余幅,知旧朋好,往往 迫促求观,而匆遽间,尚有整修未尽者。兹特先将临 抚石室及榆林窟四十余幅,暂事陈列,以付群公先睹 。他日稍暇,当再尽出其所作,俾吾国二千年来画苑 艺林,瑰玮奇宝,得稍流布于人间;而欲知宗流派别 之正者,亦屹然当有所归!癸未嘉平,大千张爰并识 于大风堂。 展览获得了极大成功,虽门票高达50元一张,但 “连日前往参观人士,异常踊跃,莫不叹为观止云” ,致使结束时间不得不从31日推迟到2月4日。 为配合展览,张大千交由西南印书局出版了《大 风堂临摹敦煌壁画第一集》,收临摹敦煌图片40幅, 四川著名学者、当时成都少城图书馆馆长林思进为该 画册作序。 2月14日,由四川美术协会主办,出版了《张大 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特刊》,收有林山腴《大风堂临 摹敦煌壁画第一集序言》、罗文漠《敦煌壁画之艺术 价值》、周太玄《观大千临敦煌千佛洞壁画感言》、 谢无量《题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四绝》、张大千 《临摹敦煌壁画展序》等文章。 张大千从敦煌返回不久,就率门人及子侄对大风 堂多年收藏的历代名画编目,详记各画尺寸及题咏, 共约200件,准备公展。 3月15日,“张大千收藏古书画展览”在成都祠 堂街四川美术协会内开幕。这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协会 主办,共展出张大千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各代 作品计170余件,其中有巨然、苏东坡、赵子昂、黄 公望、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陈老莲、八大山 人、石涛等名家的作品。展览共举行了6天,观众如 云。作品之精令收藏界、美术界人士惊叹。冯若飞以 “富可敌国,贫无立锥”八个字赠张大千。张大千观 后又加了八个字:“一身是债,满架皆宝”。 是啊,在收藏方面,张大千的确是“富可敌国” 。为了收藏,张大千确实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 气。他一生酷爱收购名古画,只要有他爱上的真迹, 总是一掷千金,甚至借债也无所顾惜,所以他自题“ 一身是债,满架皆宝”。但是张大千与一般的收藏家 不同,他收藏画是为了画画,对名迹他愿意“相随无 别离”;同时,为了画画,他也可以卖画,因此他又 一方印上刻有“别时容易”四个字。可见其对艺术追 求之执着。 此次展览之后,为了偿还敦煌之行欠下的巨债, 张大千不得不忍痛卖掉了部分珍藏品。 3月25日,全国美术节,张大千在四川省美术协 会举行的庆祝首届美术节纪念大会上发言,呼吁美术 界同仁在抗战期间,一起为促进新中国的文艺复兴而 努力,并提议“请(省美协)会员捐作品展览醵资, 筹建(四川)美术大厦”,大会一致通过。同一天, 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美术会第七届年会上,张大千与徐 悲鸿、吴作人、黄君璧、高剑文、林风眠、傅抱石等 31人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 5月19日, 主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展览”在重庆举行。后又接连在兰州、成都、重庆举 行,在内地掀起了一股“敦煌热”,不但使人们了解 了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影响了一批艺术院校的学 生及美术工作者。通过张大千,他们对灿烂、辉煌的 敦煌艺术产生了热爱,走上了发掘、整理、研究敦煌 艺术的道路。 …… P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