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航船(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海上活棺材)(精)/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

地狱航船(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海上活棺材)(精)/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
作者: (美)格雷戈里·F.米切诺|译者:季我努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地狱航船(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海上活棺材)(精)/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
ISBN: 9787229103545

作者简介

季我努学社,以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为职志,以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宪文先生为荣誉社长,以日本战争罪行研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抗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范国平为社长,在大陆与台湾的学术界、出版传媒界拥有会员、顾问近200名,并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国拥有留学生会员近30名。 学社整理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料已超过600万字,绝大多数为填补国内空白之作。 “季我努沙龙”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同步举行,已经成为大陆影响力很大的高端学术讲座。

内容简介

地狱船上的杀人犯 加万·道斯在他的书里曾得出结论称,在日本人 俘虏的各国人中,只有美国人在地狱船中自相残杀过 。这挑起了很大的争议。尽管道斯使用了很多国家的 资料,但他仍然承认自己仅仅细看了与美国人相关的 内容而已。绝对的真理对历史学家是适用的,但也必 须要佩服道斯能另辟蹊径做下“只有美国人”自相残 杀的结论。这不是很准确,但这项研究中带有某些警 示性的字句却具备了说服力。 在美国人中,曾有一个人于1942年就试图在鸟取 丸上自杀。而很多自杀、谋杀或者试图谋杀的情况, 是到了1944年才开始发生的。在进每丸上,曾有一个 人发了疯,但他却并没有被杀死,而是被捆绑起来以 防止其伤害自己或其他人。而在加拿大创造者丸上, 一名战俘曾报告称有部分人被谋杀了。尤其是其他人 目睹了死者手腕被切断,鲜血被吸干之后,都变得精 神错乱起来。在日章丸上,还发生过斗殴事件。有人 死后静脉曾被撕开吸血。在能登丸上,一名军官曾为 了维持秩序而出重拳痛打俘虏。在北扇丸上,有人被 餐具砸死,还有人在打斗中被殴打致死,也有人自杀 ,或是喉咙被击中。在鸭绿丸上,人们相互残杀,有 人喝尿,还有人变成了吸血鬼。这些航船上的战俘, 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人,但也有一些其他国家的人, 尤其是北扇丸上搭载了200名英国和荷兰的战俘。 然而,1942年一个夜晚,在运输1200名英国和荷 兰战俘的大日丸上也发生了类似的恐怖事件。空军上 尉库克称战俘们“陷入了堕落状态,而我却未能认识 到此点”。大家喝了尿水,切开自己的静脉饮血,或 是杀死别人喝他的血。有些人不愿参与而决定自杀。 库克亦无法让自己参与所有看到的恐怖事件。而马洛 斯丸上搭载的几乎全是英国人,他们尖叫、诅咒、打 斗,谋杀并非固定而是随意的目标。在没有搭乘美国 人的船上也发生了凶杀案。虽然可以推算出一共发生 了多少次,但却并没有提及其国籍。这或许在美国人 看来并不够坦率。 在1942年的英国人和荷兰人中就已出现了杀人犯 ,而搭载美国人的船只频繁发生凶杀案的情况仅在 1944年下半年出现过。是不是因为这些船上的条件比 其他所有的船只都要恶劣,所以迫使他们不得不为了 存活而实施谋杀呢?至少对于美国人来说,答案是肯 定的。然而,1944年有大量其他船只在海上航行,关 于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战俘中出现谋杀犯的报告却 一个也找不到。难道民族性格能够促使一个集团更为 有效地克服逆境吗?难道正是这些原因为他们开脱了 罪责吗? 生还者 一个集团如何有效地在战争中生存取决于诸多外 部因素,例如计划、战略、战术、后勤、装备、补给 、武器以及所有己方的对敌准备。在另一方面,生存 亦取决于物质条件、训练、领导能力、团队凝聚力、 友爱,甚至是民族性格。在最近的研究中有一个颇为 有力的观点认为民族性格或部落文化乃是战俘生还的 决定性因素。15 上述这些因素究竟对生还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是 不是有些特别重要的因素?战俘营有好有坏,但判断 其好坏的两个最重要标准应是:位置和指挥官。一个 位于联络补给网络外围边缘的战俘营只会得到少许的 物资,远远少于那些距离更近的战俘营。有些战俘营 会处在更为健康的气候之中,而有些战俘营则会接近 前线,经常遭到轰炸。所有的战俘营都会处在当地指 挥官的控制之下,其处理战俘的态度可能会是同情的 ,或是蔑视的。日本的善通寺战俘营是一个模范营, 被送到那里的战俘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待遇。中国水兵 就曾有不错的食物和庇护所,也并没有遭到过度苛刻 的对待。棉兰老岛的答佩克尔比吕宋岛的甲万那端要 好,甲万那端又比奥唐奈要强。香港战俘营相对要平 安一些。新加坡连西贡都不如。爪哇的拜希克战俘营 和新加坡的樟宜尚可令人忍受,而缅甸铁路的所有战 俘营却糟糕至极。在哈鲁库岛和安汶的战俘营,死亡 率是最高的。而如果被分配到山打根去,则几乎意味 着必死无疑了。 那些被俘的小团体又过得怎样呢?休斯敦号沉没 后被俘的360名美国船员及水兵中有75人丧命,占21% 的比率。而佩斯号的327名澳大利亚人有89人死去, 死亡率为27%。在第131野战炮兵的第2“迷失营”中 有544人沦为战俘,囚禁期间死掉了91人,即20%。而 在第200海岸炮兵部队中,被俘的1428人中居然有605 人丧生,比率高达42%。第192坦克营的B中队被俘的 154人中有69人死去,死亡率甚至达到了44%。就连在 美国领袖号上被俘虏的47名商船水手,在囚禁期间也 死亡了18人,比率为38%。在威克岛上被俘的1593名 美国人和关岛人中,有244人被日本人关押致死,15% 已经算是很低的比率了。威克岛上仅有6%的被俘士兵 、船员和水手丧命,即474人中的27人。澳大利亚的 2/2先锋队被俘的865人中有258人死亡,占30%。而没 有被送往海南岛的安汶2/21营,528人中居然有405人 送命,死亡率高达77%。但位于缅甸铁路的费兹西蒙 斯部队,194人中却只有13人死亡,死亡率仅为7%。 P308-310

当我**次读完初稿的时候,说心里话,我并不是非常的震惊。虽然日军在远东的罪行骇人听闻,令人发指,但相对于日军在中国作的罄竹难书的恶来说,不足以让我大惊小怪。但是,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依然对作者们和他们的作品刮目相看。 
一、作为学者,他们的观点是客观的,虽然情绪上有时候不免义愤填膺,但是在作出评价的时候,依然会尽可能还原事情的真相。重要的是,他们敢说。
二、他们引用的资料和数据是真实的,是一手的,甚至为访问当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跑了很多地方,都有可靠的来源。
三、作者关心的重点不是战争对一个国家的伤害,也不是关注战争破坏了多少钱财,而是把重点放在战争中主题——每一个军人本身。对军人个体的伤害,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家庭的影响,后遗症等,这是作者关注的重点。
四、他们很注重对绝境下真实人性的分析。比如作者写有的年轻的战俘做梦中会哭着喊妈妈;饿极了时候,切开同伴的喉咙,靠喝同伴的血维持生命;战俘船沉没,盟军的潜艇救援时因承载的人数有限,只能把部分同伴留在茫茫大海,这是怎样的绝望和撕心裂肺?还有,今天,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当美国人读到日军残酷对待美国战俘的这些往事的时候,会作何感想?有些人可以口述、写作自己的战争经历,另一些人却守口如瓶,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近数十年里,那些曾经的战俘为什么又终于敞开心扉? 这些问题,我们中国的学者都很少涉及。我们更对的是写日军的残暴,写我们对日军的恨,写我们抗日的英勇,对深层次的分析很少见。我觉得这是大家应该读读这套书的原因之一。
这套书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有:我们在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我们不仅要看日军怎样对待同为黄皮肤的中国人,还要看看战争中他们如何对待美国人、英国人。日本在世人的印象中是懂礼貌、守纪律、勤奋、干净,小小国家有那么多世界**公司,怎么*后成了法西斯?即使日本是“恶人”,我们能不能把他们教化成“好人”?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这方面,作者是做了有益的分析的。
*后,也是我重点想说的,西方战俘体现了很多优点,在**困难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份的肯定、认同,以及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当今,美国和日本成了朋友,而日本与我们的关系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这是为什么?德国人对自己历史进行了诚挚的道歉和反悔,而日本人为什么说不?为什么敢说不?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在这几本书中,希望读者能得到一点点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