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真经(上班族的理财之道)
作者简介
张志军 毕业于河北大学,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多年,业余专攻社会科学与经济管理类研究并发表著作近百万字。近2年参与编写过的著作有《零售业的十大赢利艺术》(中国经济出版社)、《激活你的下属》(中国经济出版社)、《家庭理财指南》(经济管理出版社)、《小公司如何长大——创立品牌的艺术》(中国经济出版社)、《小公司如何长大——从员工管理开始》(中国经济出版社)等等。作者曾在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过关于小企业成长的学术论文,并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
内容简介
现实生活中,许多上班族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工作,辛辛苦苦地攒钱, 从来不敢过于消费享受。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去理财”时,他们会说“ 等金钱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理财”。这一“等”不要紧,几十年大好光阴 就在“等待”中消耗掉了。结果,他们与普通人一样,度过了默默无闻、 极其平凡的一生。 那么,作为一名工薪阶层,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理财比较好呢?套用张 爱玲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我们说“理财也是宜早不宜迟”。就像两 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可以轻松散步,而后来出发的人只 能辛苦追赶。 沙特企业家萨利赫·卡米勒小的时候,就把羊骨头做成一种名为“卡 布斯”的小玩具卖给小朋友。读中学的时候,他又制作笔记本卖给其他同 学,甚至还尝试过进口生意。在一次采访中,卡米勒说:“当时我打算进 口一批学生运动服,于是向家里要了一些钱,通过财政大臣穆罕默德·斯 勒尔萨巴赫的关系兑换成黎巴嫩镑。于是我用这笔钱从贝鲁特买回了运动 服、体育器材和一些参考书,然后到各个学校去销售。” 正是由于很早就具有理财意识,2000年,萨利赫·卡米勒拥有了40亿 美元的财富,位居2000年沙特十大富豪榜第四位。 理财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从少年到老年,只要有收入就应尝试理财 ,这样才能给自己的财富大厦添砖加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上班族 趁早进行理财规划,就可以更早地享受生活。 武先生和妻子同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两人虽然刚30岁出头,但 他们早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除了两人的工资以外,还有着一份令人 羡慕的收入。 武先生出生于农村,父母供他和弟弟上学后,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了。 他和女友通过努力工作,积攒了20万元存款。2002年,武先生结婚了,他 和爱人用全款在北五环附近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楼房,简单装修后租了出去 ,他们则住公司提供的宿舍。接下来的几年,武先生夫妇把所有的工资收 入进行了投资,用于购买基金、国债等理财产品。 没过几年,武先生这套房子已经升值了五六倍,和当年市中心的房价 属于同一个水平了。 从武先生的理财经历可以看出,理财越早,受益越早,这就意味着离 财务自由的时间越近。他们不像其他夫妻那样把钱随便放在家里,随用随 拿,而是把平时的固定工资都存起来,只留小额作为必不可少的家庭开支 ,其余都用在投资上。 武先生的一个朋友恰恰相反,八九年前,他曾经嘲笑武先生像一个女 人似的精打细算,认为挣不了多少钱。而今天,即使武先生不上班,他也 有房子出租的收益,还有基金、国债投资的收益,这些收益是多年积累的 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不再嘲笑武先生了,而是为自己没有趁早理 财而后悔不迭。 上班族“理财宜早不宜迟”的观念,与大富豪李嘉诚的思想不谋而合 。李嘉诚说过:“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最难赚”,因为在赚第一个100万时 ,也是人们掌握理财知识、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当我们只有1万元的时候 ,亏掉50%只会损失5000元;而当我们拥有100万元时再进行理财,一旦失 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时间就是金钱。同样的资金5年前和5年后的投 资回报会有很大不同。 上班族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应趁早进行理财规划。具体来说,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使你尽快步入富人行列。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