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全史(Ⅰ黄巢起义)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僖宗皇帝和他的“阿父” 那是一个凉爽的秋天, 有一大群体长只有几厘米 的小生灵,扇动着它们灰 绿色半透明的翅膀,正在 华夏大地上做着逍遥自在 的自助游。因为它们的数 量比较庞大,远远超过了 每年春运的人流,沿途自 然会给当地带来一些麻烦 ,所以一路上,它们遮天 蔽日,像移动的乌云,将 几乎所有的绿色都吞进腹 中,身后只留下光秃秃的 黄土地和农夫绝望失神的 目光。是的,你猜对了, 它们的名字叫蝗虫。 它们的旅游路线,大致 是从今湖北出发,北上扫 荡了河南的庄稼,又向西 进入了今天的陕西,前方 目标,就是当时全世界最 大的城市,大唐帝部一一 长安。突然,蝗虫停下了 前进的脚步,因为它们惊 奇地发现:这里的天子无 比圣明,这里大臣都是贤 良方正,这里的官吏全部 恪尽职守,这里的百姓人 人安居乐业!也许传说中 的上古尧舜盛世也不过就 是这样吧? 蝗虫被眼前这一派安定 团结的和谐景象深深打动 ,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了 强烈的共鸣,为自己曾给 湖北、河南的人民带来的 损失感到了真诚的忏悔! 显而易见,这不但是一 群熟读儒家经典、通晓天 人感应理论的知识型蝗虫 ,还是一群经世致用、知 行合一的实干型蝗虫。亡 羊补牢犹未晚,浪子回头 金不换,意识到这一点, 这群拥有崇高精神修养的 蝗虫便做出舍己为人的伟 大选择:它们拒腐蚀,永 不沾,再不看一眼田野里 那些即将收割的可口庄稼 ,用超乎常虫的顽强毅力 ,压制了自己填肚子的生 理本能,绝不再吃一口粮 食,紧紧抱着荆棘枯木, 义无反顾地绝食而亡! 这是一群多么伟大的千 古义虫啊!于是,这亘古 未闻的义举很快便四处传 扬,百姓感动了,大臣感 动了,连大明宫中至圣至 明的天子也被感动丁…… 这是发生在一千多年前 的一段真实的谎言。 说它真实,是因为它确 实以公文的形式,出现在 了当时长安市长(京兆尹 )杨知至的官方报告中, 并且通过了大唐中央政府 最权威的鉴定,证明此事 真实可靠。帝国的精英, 包括政事堂各位宰相在内 ,都被蝗虫的高尚行为震 撼,为此特向皇帝表达了 最诚挚的祝贺。大家都在 感慨,陛下的圣德果然是 地厚天高,连虫子都被感 化了…… 而说它是谎言的原因, 就不用解释了吧? 在长安近郊,天子脚下 ,官员都可以如此明目张 胆地糊弄朝廷,并且轻轻 松松取得成功,其他地方 还用得着说吗? 此时是大唐僖宗皇帝乾 符二年,875年。 今天的读者,尽可以把 它看作一个笑话,但对于 当年京畿的百姓来说,这 意味着他们在大灾之年将 得不到任何赈济,连上缴 的两税也不会有任何减免 。贫穷的人家,即将卖儿 卖女,家破人亡…… 一年前,暂时还有良心 的翰林学士卢携,就在他 的一篇著名的奏章中,为 唐末这些小民的生存状况 做了一番令人印象深刻的 描述: “臣曾亲眼看到关东(指 潼关以东)去年的旱灾, 西至虢州,东至于海,春 麦的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 一半,秋粮寥寥无几,冬 季菜蔬几乎绝收。贫穷的 百姓只能将蓬草的种子磨 成细粉,掺和着冬季前采 摘积存下来的槐树叶子下 肚。还有人比这更为贫苦 ,惨状更难细述。年复一 年地歉收,让还有点儿气 力的百姓向灾情轻一些的 其他州县逃荒,留下的全 是最弱、最贫的饥民,他 们没有地方可以投靠,只 能坐困荒村之中,慢慢等 死! “朝廷纵然下达免除捐税 的命令,也没多大意义, 因为就算不免,也很难再 收到一文钱。但实际上, 各地州县政府仍然必须向 三司(指盐铁转运、度支 、户部这三个中央的财政 部门)缴纳税金,所以各 地官吏继续对穷苦百姓催 逼勒索,动辄使用酷刑拷 打,无所不用其极!但是 穷苦百姓即使卖掉自己的 小破屋,让妻子去当别人 的奴婢,再把儿女出卖, 所得的几个钱,也不过够 税吏一顿吃喝而已,根本 就到不了国库!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