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作者: 忆江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ISBN: 9787308094429

作者简介

忆江南 原名张恒涛,1975年生于山东夏津。非著名历史学者,酷爱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缀,已有百余篇文章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讲坛》、《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

内容简介

历史没有那么美 无论是在戏剧小说中,还是在电影电视里,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和她 的丈夫呼韩邪单于都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侣,男的雄姿英发,女 的倾国倾城,让读者观众不由得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叹。 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 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 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 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 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两人的感情倒是不错 ,生育了两个女儿。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 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 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一代佳人就此香 消玉殒,命断异乡,空留下一方青冢在阴山脚下、大漠深处遥望着南方的故 国。 以前,一提起徐霞客,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在青山绿水间跋涉求 索的学者的美好形象,想象着他“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辛苦,感受 着他“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温暖,然而,仔细读一读他的游记,历 史的真实却有令人瞠目之处。 在《粤西游日记三》中,徐霞客记载了崇祯十年十一月下旬的经历。他 凭着地方官赠送的马牌(一种使用驿传的证明信,驿传近似现在的招待所和 邮政局)驱赶着夫役整天赶路,傍晚时分到了下一站的村子。众夫役开始逃 散,徐霞客赶紧抓住一个捆上,牵着进了村。村中男子已逃遁入山,徐霞客 便领着仆人挨家挨户搜,搜出两位妇女,命令她们去找人搬行李做饭。被捆 的人质和他的同伴也大呼大叫,让村里人接班。过了一会儿,负责驿传事务 的老人来了,徐霞客说,那老头是怕我拿鞭子抽他的儿子,所以不得不来。 这老人的儿子是个瘸子,无法逃脱徐霞客那无情的鞭子。 吃过饭,上了老人和妇人为他铺好的床,徐霞客即喝令他们快去找抬轿 子、扛行李的夫役,然后躺下。 看了这段记述,真的令笔者难以置信,自己一直景仰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竟然如此恶劣地对待劳动人民,好在他没有做官,否则恐怕又要多一个鱼肉 百姓、敲骨吸髓的贪官酷吏。如此看来,徐霞客仕途受挫实在是他之大幸, 百姓之大幸,后人之大幸,历史之大幸。太上皇的八个类型 太上皇者,在位皇帝的在世老爸是也。细数中国历史,皇帝前仆后继, 绵绵不绝,而太上皇也不在少数。大致说来,中国的太上皇可以分为八个类 型。 坐收渔利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刘邦在他 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 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命事业。幸运的是,七年之后,革命彻底 成功,刘邦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了(这当然是后人给他的谥号),就大方 地赐给他老爹一顶“太上皇”的帽子,让他在养老宫吃喝玩乐,颐养天年。 儿子当了皇帝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也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父子 二人见了面,一个是老子,一个是皇帝,谁给谁叩头都不合适。最后,面子 上觉得很下不来的刘邦发话了:我是皇帝我老大,不给老子磕头啦。老子见 我要称臣,还是减少见面避免尴尬吧。结果,刘老爹成了太上皇,膝下却少 了一个儿子。 无可奈何型 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拓跋弘(这爷俩的名儿音同字不同)做太 上皇时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他让出皇位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原因在 于他的母亲(并非亲生母亲)冯太后,一个权力欲和性欲都极强的女强人。 献文帝继位时只有十二岁,但他是个很有能力的小皇帝,在垂帘听政的冯太 后辅佐下,献文帝进行了一些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大起来。就在这时,大 权在握的冯太后强迫他让位给只有四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去当有名无实的 太上皇。其中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献文帝年龄渐大,不听冯太后的招 呼了;有人认为拓跋宏是冯太后与男宠李奕的私生子,更受太后宠爱;还有 人认为是献文帝杀了冯太后的情夫李奕。不管怎样,年纪轻轻的献文帝被迫 做了太上皇,几年之后又被冯太后残忍地毒死了。 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属于这个类型,只不过迫使他退位的不是他 的母亲,而是他的儿子。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