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随笔/艺术文献集成

石渠随笔/艺术文献集成
作者: (清)阮元|校注:钱伟彊//顾大鹏
出版社: 浙江人美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石渠随笔/艺术文献集成
ISBN: 9787534074707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谥号文达。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内容简介

石渠随笔卷一 《名画琳琅总册》内:范宽《羣峰雪霁》一幅。笔力深厚,绢缝裂旧成墨色,而雪粉隐现于山林萧寺间,尚皑皑也。有‘长字’及‘司印’半印。梁楷《泼墨仙人》一幅。一仙披衣坦腹,全用水墨数笔埽成,眉目用墨数点而已,所谓减笔者也。款‘梁楷’二字,涂抹与画称,颇有奇气。黄公望《雨巖仙观》一幅。山林云气,畧见寺楼,惟觉元气淋漓。以高房山比之,淳厚有之,而苍浑则不及此也。吴镇《溪流归艇》一幅。山用荷叶皴,苔纹、树叶皆用浓墨点大如豆,非仅元人蹊径也。有唐荆川收藏印。 《历朝画幅集册》内:李成《瑶峰琪树图》。左方多寒木,一山积雪,洒粉为之。 《四朝选绘总册》(多团扇幅)内:宋宣和《枇杷山鸟》一幅。枇杷一枝,鸟一,蝶一。有御押,极工细。赵昌《南唐文会》一幅。坐者三人,侍女三人,著色秀丽。赵伯驹《蓬瀛仙馆设色画》。楼阁人物,极工致。李从训《牡丹春满》。花头大几满扇,粉红色十分酣足,惟于花缺处,微露叶尖而已。王振鹏《岳阳楼图》。界画楼阁,槛楹户牖,细不可视。幅上于方寸地细书《岳阳楼记》一篇,款‘至正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云云,字画之细,几不可辨,惟可于晴日檐间以意读之也。 《唐宋名绘册》内:李升《岳阳楼图》并《记》。字虽小,而目力尚易识也。沈周《空林积雨》一幅。全用米法,以此与《西山雨观》合观之,觉沈比米为有骨。 《艺苑藏真总册》内:李唐《坐石看云》一幅。二人坐石上,云生山峡,中隔树外,极奇古之趣。林椿《山茶雪霁》一幅。画茶花一枝,叶上著雪,花极红,雪极白,绢色虽极旧晦,而色愈鲜明。 《宋元集绘册》内:第一幅方幅,宋刻丝《翠羽秋荷》,以下皆团扇绢本画。赵大年《橘柚林》,赵昌《杏花》,徐熙《栀子》,唐希雅《锦鸠》,惠崇《秋渚文禽》,冯大有《荷花》,牟益《红蓼双凫》,林椿《海棠》,李迪《秋卉草虫》,对幅有董其昌题李迪之笔。王定国《雪叶寒禽》,李安忠《双鸠》,林椿《玉簪花》,李东《秋葵》,许迪《野蔬草虫》,皆最无上妙品也。 《名画汇锦册》内:张萱《会文美人》。二女持纸笔沉思,一女奴捧墨砚。林椿《石榴山雀》。设色尤鲜明可爱,有‘司印’半印,二幅极佳。 《唐宋元画集锦册》内:赵昌《海棠蜡嘴》。苏汉臣《踘场丛戏图》。蹴踘者六人,短长肥瘦,各有态度。 《宋人名流集藻册》内:李迪《无花果图》。极佳。 《宋元十二家总册》内:李建中行楷,风骨俊整。苏公评林逋书云:‘书似留台差少肉。’诚然,非并见李、林真迹,不知坡公之言确也。坡公自言:‘吾书骨撑肉,肉没骨。’然平心论之,林固肉少,苏亦未免多肉,骨肉停匀者,其惟西台乎!黄山谷札,有‘臣柯九思进入’六字,钤‘天仪之宝’、‘缉熙殿宝’,盖宋、元皆入内府者。米札,用硬豪作字,筋骨皆露,颇不似他书。米迹之有枯笔者,仅见此。王升字,浓丽跌宕可喜,近米而活泼。 晋 王羲之《平安帖卷》。绢本。有文征明、王谷祥、彭年、胡汝嘉四跋,有宋内府及李书楼等收藏印。 王羲之《袁生帖》。黄长睿曾见此迹,谓与《阁帖》微有不同。今细校之,惟‘袁’字末一点长圆,‘生’字微有偏,为少异,馀俱相合。此帖包手宋刻丝一幅,旧藏泰兴季氏。据高士奇以四百金购帖,三十金购包手。卞永誉亦云,宋刻丝《仙山楼阁》,文绮装成,质素莹洁,设色秀丽,界画精工,烟云缥缈,绝似李思训。虽笔墨追摹,未易到耳,生平所见,惟此为上上超品,非《袁生帖》不足当之也。余观此刻丝果极精妙,以他种宋刻丝相较,皆不能及。细审其丝缕,浆性少松,易致损坏。因令艺匠加浆装治,今皆完美。 王羲之《瞻近帖》。有欧阳玄、孙贲、刘昺、董其昌、张世勋、项元汴六跋,明昌七玺。 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卷。纸本,二幅。是迹见《淳化阁帖》第七卷,前有‘褚遂良给字号’六字,后有宋御府印文及宋濂题跋。 王献之《送梨帖》真迹。‘今送梨三百颗,晚雪殊不能佳’十二字后复剥落,唐时与右军《思言帖》同装。又有唐太宗《临送梨帖》一纸十字,太宗临本将第二‘送’字剥落者,空一格不写,‘三百’下‘颗’字亦不写。柳公权因观太宗书,兼及前两帖,故有‘劒入’‘珠还’之目。至米元章定《思言帖》为右军书,斥公权为误,见于《书史》。当于此时割去《思言帖》另装,不与献之《送梨》同卷。其实公权本未指《思言帖》为献之书,安在羲、献合装,不足当‘劒入’‘珠还’之目哉! 梁 张僧繇《夜月观泉图轴》,高崖垂瀑,两人同仰首望之,下有芙蓉数丛,屋阶琴鹤,绢素墨气浓发,画笔雄阔沉著。上有瘦金书‘唐张僧繇夜月观泉图’九墨字,钤‘宣和之宝’,剧神迹也。玉池上王觉斯题跋二段,沿宣和标题之误,以僧繇为唐人。御制诗为辨析为梁人。盖僧繇天监中为武陵国侍郎、直祕阁、知画事,历右军、吴兴太守,即《宣和画谱》亦列僧繇于梁代也。 隋 《开皇兰亭诗序墨搨卷》。开皇十八年三月廿日刻,共廿八行,乃禊帖石刻之祖。南宋丞相游佀景仁所藏,前有赵孟吁、周驰、袁裒、吾衍题识,后有游景仁、吴文贵、孙承泽、曹溶四跋,又有澄心堂、晋府诸收藏印。景仁跋云:‘右鬻者题曰“定武”,余既归乡,以往岁邓氏、赵氏本较之,无分毫差。据此三本断缺处,与婺之《梅花兰亭》同其异者,婺本上下有界画,而此则无尔。此当为开皇本,而彼则再刻也。’游佀,南充人,淳祐右丞相。 展子虔《游春图卷》。即《贞观公私画史》所载《长安车马人物图》。设色明艳,而布置朴拙,盖犹近六朝古法也。幅右有宣和书‘展子虔游春图’六墨字,签钤双龙方印。 史岑《出师颂》。隋人书,《星凤楼》、《戏鸿堂》等帖皆摹入。此卷乃绍兴本,前有高宗押字,后有元张跋,极详核。就其所考证卷中十三印求之,今惟太平公主蕃书印一、内府印二、王涯印一、书平印尚存,馀俱割失。其文与《文选》少异,可校今本。‘攸赞’,帖作‘赞’;‘来授’‘来’字,帖缺二点,字形近‘未’;‘西陵’,帖作‘西戎’。李注:西陵即先陵。西先声转,非必指东西之西,不知此书何以改为‘西戎’也。‘说礼’,帖作‘阅礼’;‘区宇’,帖作‘区’;‘鼎铉’,作‘鋐’;‘况我将军’,‘我’字残缺;‘穷城’,帖作‘穷域’;‘列壤’,帖作‘裂壤’。 唐 《兰亭八柱帖》八卷。第一,唐虞世南临《兰亭帖》一卷,墨淡如影,纸厚旧,麻微松,虽漫漶而精神发露。后有魏昌、杨益、宋濂、董其昌、王祐、徐尚宾、叶萱、周同轨、古中静、张弼、蒋山卿、吴治、吴国逊、吴廷扬、明时、朱之蕃、王衡、王制、杨鼎熙、王应侯、杨宛、杨嘉祚诸题名跋。第二,褚遂良摹《兰亭真迹》一卷。麻纸本。后有米芾、张晏、范仲淹、王尧臣、刘泾、龚开、王申、朱葵、罗应龙、杨载、白珽、仇几、舒穆、张翥、吴霖、张雨、程嗣翁、陈敬宗、卞永誉、卞岩诸题名诗跋。第三,唐冯承素摹《兰亭帖》一卷。麻纸本。后有许将、王安礼、黄庆基、朱光裔、李之仪、李秬、王景通、王景修、张太宁、张保清、冯泽、仇伯玉、朱光庭、石苍舒、永阳清叟、赵孟頫、郭天锡、鲜于枢、邓文原、吴彦晖、王守诚、李廷相、项元汴、文嘉诸人题名跋语,并‘神龙’半印、‘神龙’‘书府’长方半印。第四,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一卷。绢本,横一丈五尺五寸。此帖曾刻入《戏鸿堂帖》。前有宣和金书标题,后有邢天宠、杨希甫、蔡襄、李处益、孙大年、王易、黄伯思、宋适、王万庆、王世贞、莫是龙、文嘉、张凤翼、王鸿绪、高士奇诸题名跋语。又有‘政和’、‘宣和’、双龙、‘睿思东阁’、‘奉华宝藏’、‘内府图书’、‘内殿书印’,并柯九思、乔篑成等收藏印。第五,内府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原本一卷。第六,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缺笔一卷。第七,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一卷。第八,御临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一卷。 唐人《大禹治水图轴子》。设色画。高山水川,禹脱收被衮,躬持斧凿,其馀力役执锥者、施硾者、搆架者、絙銕者,不可胜纪。左有鬼神驭龙,相助山巅。伯益指挥纵火焚山,禽兽蛇龙皆作逃匿之状。乾隆四十年间,和阗贡大玉,高七八尺,围丈许。敕依《大禹治水图》雕琢,发在扬州建隆寺治之。元时曾往敬观,今又获覩内府宝迹,不胜欣幸之至。 虞世南《积时帖》真迹。纸色黯然,如著淡墨,而不甚残蚀。后装吴廷刻《馀清斋帖》搨本,王肯堂刻《郁冈斋帖》搨本。以二刻校之,皆确从此迹双钩者。其实宋时《星凤楼帖》已刻之,尚无蠧脱,在此二刻前四百馀年矣。 阎立本画《孔子弟子象》。凡五十九人。顺治三年七月初二日,赐大学士宋权,权传其子荦。旧皆题为‘将相图’。乾隆二十二年,大学士蒋溥从市中购得,贡入内府。乾隆五十二年,经懋勤殿翰林订为孔子弟子图,始识其本。此卷绢色颇古,多有损剥,装潢时以同色旧绢补之。诸贤象或佩劒、或执卷,俯仰同背,无一同者。画人之法,备于此矣。南宋有石刻李公麟《孔子弟子象》。伯时一生人物之法毕备于此,陈老莲全从此入手。以较阎本,秀发有馀,而古朴终逊。 虽篇幅短小,但体例却甚为完备,每幅书画之题咏、跋语、年月、姓名、笺素、尺寸、印记等都考据精审,从文史的角度详细著录了有关文学、历史、典制等方面的资料,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