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领导力(洞悉人心的管理秘诀)

正念领导力(洞悉人心的管理秘诀)
作者: (荷)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译者:钱峰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34.93
折扣购买: 正念领导力(洞悉人心的管理秘诀)
ISBN: 9787506089890

作者简介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领导力发展与组织变革方面著名的临床教授,也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中心的创始人。该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家领导力发展中心。此外,他还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领导力与培训专家,以及咨询公司凯茨·德·弗里斯工作室(KDVI)的负责人。 曼弗雷德是组织设计/转型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师,曾为美国、加拿大,欧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公司提供过指导。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法国《资本》杂志,德国《经济周刊》评价他为”管理思想家世界五十强之一”、“人力资源管理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曼弗雷德还是首位因“对领导力培训和董事会治理作出杰出贡献”而获得“国际领导力奖”的非美籍获奖者。他被认为是在世界范围内使领导力发展成为单独领域与学科的创始专家之一。

内容简介

亲附情境 成长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和同事(对鲍尔比 著作的后续扩展)在儿童观察研究中描述了大量内化 并影响成人机能的婴儿亲附模式。他们挑选出三大基 本亲附模式:安全(积极)型、焦虑矛盾型以及回避型 (后两种都不正常)。积极亲附模式 安全亲附型 安全亲附型子女的父母会对子女的各方面需求做 出迅速反应,而且往往有求必应。他们还喜欢与子女 一起玩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正是这些父母始终如 一的恰当回应才使得子女与照料人之间建立起了安全 纽带,同时子女也很愿意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也愿 意参与到创造性的、卓有成效的情感沟通活动中。这 些父母为子女打造了“安全基础”,子女可以在此基 础上成功探索世界。这一安全基础有助于促进子女的 健康认知与社会发展;此外还可以建立信任与相互性 ,从而成为未来所有情感关系的参考模式。 照料人在身边时,安全亲附型婴儿非常愿意去探 索周围环境。虽然当父亲或母亲走开时他们很可能会 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分离焦虑,但是只要父母一回来他 们很快就会感到欣慰。他们会借助自身的基本安全感 去审视他人,认为他们可靠、关心他人、值得信赖。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亲附型儿童会长大成人, 成为安全亲附型成人。这些成人同样希望其他人可靠 、有求必应,这一人生观会加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 他们认为其他人需要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价值、能干 、受人喜爱。他们会形成自我安全感,其中包含成就 感、自我价值感以及依赖于自主之间的健康平衡。安 全亲附模式也有助于培养感同身受、同情心以及良知 。 非正常亲附心理 如果儿童的亲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丧失安全 感。自幼时起,他们就认识到寻求亲近得不到照料人 的满意回应。如果抚养方式不当,儿童就会感觉很糟 糕,认为自己多余、毫无价值、无助,甚至不受人喜 爱。他们会觉得其他人感觉迟钝、伤感情、不可靠, 而且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会认为全世界都不安全 ,人生很痛苦、繁重不堪。 这类儿童很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为的就是从照 料入那里得到某种回应,其中一种措施便是超活,另 一种是减活——换句话说,要看看活动是注重接近他 人,还是远离他人。这些策略可谓是主要亲附策略的 夸张做法。第一种亲附模式(焦虑矛盾型)主要指通过 强烈抗议或努力来恢复亲密关系;第二种模式(回避 型)主要指压制或拒绝亲附需求,同时保持距离感。 有些儿童总是渴望得到安慰与关注,其他一些——即 回避型——则很可能选择保持情感距离,同时更愿意 依赖自己,而不是他人。 焦虑矛盾亲附型儿童要比安全亲附型儿童更胆小 、不自信。由于他们在幼年懵懂岁月时期从照料人那 里得不到有力支持,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会产生 持续的焦虑心理,以及高度夸张的负面情绪。照料人 对这些孩子时而有求必应,时而摈弃,很难预测,从 而导致孩子们内心充满焦虑,性格变得模棱两可。假 如父亲或母亲离开时,这些孩子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分 离悲伤,等父母回来时又会显得摇摆不定、愤怒不已 。他们会密切监控照料人,想时待在他们身边,遇上 麻烦时反应也会过激。成年后,焦虑矛盾型亲附模式 就会表现为希望对自己重要的人能陪在他们身边,对 他们有求必应,否则就会陷入长期的烦恼与担忧中;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显得非常黏人,同时情感上吝于 付出。借用叔本华的隐喻来解释,这些人就好比那些 努力想靠近彼此的刺猬一样。 回避亲附型儿童在亲密关系方面也存在问题—— 这是因为照料人不能陪伴他们左右,或者不能对他们 的表现及时做出回应。他们一与他人亲近就会感到不 适、紧张。虽然他们很可能非常渴望与他人保持亲密 的情感联系,但是却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样的关系。 他们很少表现出对照料人的需要;也不会花很多时间 希望得到照料人的关注;他们会尽力去独立解决问题 。与他人保持距离成为了他们的防御心理战略。他们 不大可能有(或者表达)同情心,甚至很可能会以他人 的痛苦为乐。他们的行为有时非常惹人生气。这些人 就好比那些因为担心自己受伤害,而总是与他人保持 一定距离的刺猬一样。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