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说红楼(大观园的微尘众生100年诞辰插图珍藏版)(精)
作者简介
高阳 本名许儒鸿,字晏骈,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家,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将其很自然地融入著作之中,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
内容简介
一 自从胡适之先生发表《 红楼梦考证》以后,三十年 来“红学”的内容,一直是史 学的重于文学的。特别是后 四十回作者之谜,以及相应 并起的曹雪芹家世的问题, 成为“红学”的研究中心。后 四十回的作者,原来有两说 ,一是仍为曹雪芹原著;一 是高鹗续作。现在又有第三 说,那是赵冈先生的主张, 认为可能曹雪芹后四十回的 原稿中,关于抄家的描写, 有不便为清高宗所见的“碍 语”,乃由另一满人,删削 进呈;目前所流传的一百二 十回本。即是此改写的稿本 。考据凭证据说话,看来好 像很客观,但对于证据的取 舍,常易在不知不觉间流于 主观。 换句话说,就是各自援 用有利于己的证据以支持其 观点,形成“此亦一是非, 彼亦一是非”的现象,如果 不是综合比较,无从判断彼 此的得失。 今年年初有一个机会听 适之先生畅谈《红楼梦》和 曹雪芹。他很谦虚地说他的 成就,“只是扫除障碍的工 作”。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 一个启示,适之先生这话的 意思,很明白地表示出来, 做《红楼梦》的考据,只是 研究《红楼梦》的必须准备 工作,而非研究的本身;因 为《红楼梦》到底是一部文 学名著,不是一部史书。就 算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 作者,以及曹雪芹的家世考 证得明明白白、毫无疑义, 对于《红楼梦》在文学上的 价值,好在何处,坏在哪里 ?这些文学研究上最主要的 课题,仍旧没有说出一个所 以然来。 对于《红楼梦》的后四 十回,若以文学的观点来看 ,我认为所当注意者,有下 列几个问题: (一)后四十回比前八十回 写得如何? (二)照前八十回看,后四 十回的情节应该如何发展才 合理? (三)假使说,后四十回不 是曹雪芹原著,或虽出于曹 雪芹之手,而非定稿,那么 曹雪芹原来对后四十回的情 节的构想,到底如何? 以上三个问题,我想试 着来解答最后一个。我以为 我找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 匙是曹雪芹自己留给我们的 。而且不必外求,就在原书 第五回里面。 二 《红楼梦》第五回:“贾 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 演红楼梦。”这一回中最主 要的内容,是“金陵十二钗 正册”和“新制红楼梦(曲)十 二支”。 “金陵十二钗正册”,实 际只有十一幅图,黛玉宝钗 合一幅,以下依序是元春、 探春、湘云、妙玉、迎春、 惜春、凤姐、巧姐、李纨、 可卿。这里就发生一个疑问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他 人皆是一人占一幅,何以黛 玉宝钗合一幅? 《红楼梦》曲子十二支 ,加上引子及尾声(飞鸟各 投林)共为十四支。照曲文 内容看,是用宝玉的口吻, 追忆往事,发为叹息,犹如 现代小说的所谓“第一人称” 的写法。曲子正文十二支, 是描写金陵十二钗的品貌遭 遇,但这里又发生了变格, 第一支《终身误》,非单写 黛玉,亦非单写宝钗,而是 既写黛,又写钗;第二支《 枉凝眉》也是如此。以下自 《恨无常》到《好事终》, 自元春写到可卿,次序与“ 册子”第二幅至第十一幅同 。 钗、黛二人这种特殊的 安排,若是仅见于“册”或“ 曲”,一已非偶然,而竟一 见于“册”,再见于“曲”,岂 不值得寄以密切的注意? 其次,大观园中,国色 天香,艳绝人寰,曹雪芹以 何标准选定此十二人为正钗 ?论行辈,巧姐不当插入; 论关系,何与妙玉方外之人 ;论才貌,宝琴难道不够格 ?P2-4 ★从历史的脉络中采撷诸说,详尽还原《红楼梦》原型人物的最终命运 历史小说大师高阳就红学研究中历来争议颇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从历史的脉络中采撷诸说,将“庚辰本”与“程乙本”反复对比,带领我们一探《红楼梦》鲜为人知的创作内幕,引领我们走进大观园的有情世界。 ★红学界颇有影响的一家之言 本书既有严密的考辨,又有大胆的想象。上至军国大事,下至市井逸闻,尽入笔端;小说笔法,史家眼光,为红学界颇有影响的一家之言。作者还撰有系列著作《高阳说曹雪芹》等,与本书比照参看,更能增加阅读兴趣。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金庸、二月河、张爱玲、罗振宇等激赏的历史大家 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金庸 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二月河 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和菜头 高阳的小说我一直看。《瀛台落日》非常好,全都闻所未闻。——张爱玲 高阳写清代的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