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第29辑)

边疆考古研究(第29辑)
作者: 编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56.50
折扣购买: 边疆考古研究(第29辑)
ISBN: 978703068781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考古新发现
  东宁老黑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制品*
  魏天旭1 王春雪1 陈全家1 宋吉富2 杨枢通3 李有骞4
  (1.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长春,130012;2. 东宁市文物管理所,东宁,157200;3. 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牡丹江,157000;4.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尔滨,150080)
  2018年4月22日至4月27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和东宁市文物管理所组成了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黑龙江省东宁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7处、石器近800件,东宁老黑山地点即为其中一处。东宁老黑山地点发现石制品106件,发现于该地Ⅱ级堆积阶地上。本文即对发现的石制品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
  (一)地理位置
  东宁老黑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老黑山镇老黑山河的Ⅱ级堆积阶地上,地理坐标为北纬43°44′05.38″,东经130°53′26.13″,海拔335米。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地点西距老黑山镇95米,西距乡道10米,东距206省道202米,西距老黑山河543米(图一)。
  (二)地貌
  东宁老黑山地点所属的东宁市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的西岸上,东宁市位于黑龙江的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北邻哈尔滨市的依兰县和七台河市的勃利县,西通哈尔滨市的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南濒吉林省的汪清县、敦化市,东接鸡西市、鸡东县,并与俄罗斯接壤。
  (三)地 层
  东宁老黑山地点文化层较厚,在调查过程中经过试掘的厚度为45厘米(未到底),第1层为约15厘米的黑色耕土层,第2层为15厘米的灰黄色土,第3层为黄褐色黏土(图二)。
  二、石器的分类与描述
  本次调查获得石制品106件,类型多样,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其中石核9件,石片49件,断块5件,工具43件。下面对石制品进行具体的分类描述。
  (一)石 核
  9件。根据石核类型可分为石片石核和细石叶石核(图版一,1)。
  1. 石片石核
  1件。18DLL∶1,单台面石核,长39.93毫米,宽82.17毫米,厚64.65毫米,重250.73克。原料为燧石,形状不规则。台面为修理台面,长82.17毫米,宽64.65毫米,台面角75°。可辨认的剥片疤数为大于10个,最大疤长34.35毫米,宽46.34毫米,最大疤延伸程度为长,片疤深入程度为较深。表面轻微风化,自然面比为30%(图三,1)。
  2. 细石叶石核
  8件。根据石核的形状可分为船底形、锥形和楔形。
  (1)船底形
  6件。其中3件处于使用阶段,另外3件为预制阶段的细石叶石核。长32.71~43.55毫米,平均35.64毫米;宽63.89~105.34毫米,平均76.47毫米;厚18.40~47.55毫米,平均30.84毫米;重49.05~176.53克,平均92.59克;台面角62°~85°,平均68.8°。原料除1件为硅质灰岩外,均为凝灰岩。
  标本18DLL∶17,长34.3毫米,宽67.52毫米,厚24.74毫米,重68.84克。原料为凝灰岩,形状呈船底形。台面为修理台面,台面长67.52毫米,宽24.74毫米,台面角为66°,剥片疤大于10个,最大剥片疤长29.76毫米,宽9.67毫米。片疤深入核体程度为浅,表面严重风化(图三,4)。
  (2)锥形
  1件。18DLL∶73,长35.41毫米,宽30.65毫米,厚32.37毫米,重33.85克。原料为流纹岩,形状呈锥形。台面为修理台面,台面长30.65毫米,宽32.37毫米,台面角为82°,剥片疤大于10个,最大剥片疤长29.36毫米,宽20.42毫米。片疤深入核体程度为浅,表面轻微风化(图三,2)。
  (3)楔形
  1件。18DLL∶71,长33.03毫米,宽22.59毫米,厚35.06毫米,重21.05克。原料为硅质灰岩,形状呈楔形。台面为打制台面,台面长22.29毫米,宽35.06毫米,台面角为63°,剥片疤大于10个,最大剥片疤长31.84毫米,宽6.64 毫米。片疤深入核体程度为浅,表面轻微风化(图三,3)。
  (二)石片
  49件。根据石片的技术可分为锤击石片和石叶(图版一,2)。
  1. 锤击石片
  44件。根据完整程度可分为完整石片和断片。
  (1)完整石片
  24件。其中1件为勒瓦娄哇技术的石片,其余均为普通锤击石片。长17.71~93.22毫米,平均43.89毫米;宽19.4~99.63毫米,平均42.22毫米;厚3.34~28.72毫米,平均11.83毫米;重1.08~128.23克,平均26.23克;石片角94°~128°,平均106.68°。原料有凝灰岩、砂岩、玄武岩、角岩、流纹岩和硅质灰岩。
  标本18DLL∶2,为勒瓦娄哇石片。长93.22毫米,宽52.97毫米,厚27.69毫米,重128.23克。形状近平行四边形,原料为凝灰岩。台面为打制台面,长24.62毫米,宽16.84毫米,石片角为94°。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凸,无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无放射线。背面均为石片疤,疤数大于10个,两侧片疤为向心剥片,且均无打击点。两边关系近平行,侧缘中等磨蚀,远端状态为羽状,表面中等风化(图四,1)。
  标本18DLL∶22,长51.34毫米,宽70.43毫米,厚14.9毫米,重59.29克。形状为椭圆形,原料为砂岩。台面为修理台面,长60.51毫米,宽10.33毫米,石片角为98°。打击点散漫,半锥体微凸,无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无放射线。背面均为石片疤,疤数为4个,两边关系为聚敛,侧缘中等磨蚀,远端状态为尖灭,表面严重风化(图四,6)。
  (2)断片
  20件。根据断裂的方向可分为横向断片和纵向断片。纵向断片为石片左边。
  ①横向断片 17件。包括近端断片,中段断片和远端断片。
  近端断片 13件。长13.65~63.59毫米,平均34.98毫米;宽20.14~76.42毫米,平均41.61毫米;厚3.35~30.36毫米,平均9.82毫米;重1.13~114.84克,平均21.22克。石片角为89°~128°,平均103.68°。原料有砂岩、凝灰岩、流纹岩、安山岩和角岩。
  标本18DLL∶38,长46.11毫米,宽57.99毫米,厚12.04毫米,重32.77克。形状不规则,原料为砂岩。台面为修理台面,长23.09毫米,宽6.18毫米,石片角为110°。打击点散漫,半锥体微凸,无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无放射线。背面均为石片疤,共6个疤,两边关系为扩展,侧缘轻微磨蚀,表面中等风化(图四,2)。
  中段断片 1件。18DLL∶78,长19.7毫米,宽30.59毫米,厚7.41毫米,重3.66克。形状不规则,原料为硅质灰岩。背面部分石片疤,部分自然面,两边关系近平行,侧缘轻微磨蚀,表面轻微风化(图四,5)。
  远端断片 3件。标本18DLL∶75,长22.88毫米,宽41.35毫米,厚7.43毫米,重5.59克。形状为四边形,原料为凝灰岩。背面均为石片疤,共2个疤,两边关系近平行,侧缘中等磨蚀,表面中等风化(图四,3)。
  ②纵向断片 3件。均为左裂片,原料均为凝灰岩。标本18DLL∶62,长44.56毫米,宽27.36毫米,厚12.16毫米,重13.37克。形状不规则,原料为凝灰岩。台面为打制台面,长14.78毫米,宽5.71毫米,台面角为120°。打击点散漫,半锥体平,无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无放射线。背面均为石片疤,共7个疤,两边关系近平行,侧缘中等磨蚀,表面中等风化(图四,4)。
  2. 石叶
  5件。根据完整程度可分为完整石叶和石叶断片。
  (1)完整石叶
  2件。均为鸡冠状石叶,原料均为流纹岩。标本18DLL∶34,长79.93毫米,宽21毫米,厚18.55毫米,重22.35克。形状为鸡冠状,原料为流纹岩。台面为修理台面,长13.68毫米,宽2.72毫米,石片角为96°。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凸,无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有放射线。背面均为石片疤,疤数为5个,两边关系为近平行,侧缘轻微磨蚀,表面轻微风化(图四,8)。
  (2)石叶断片
  3件。均为石叶近端断片,原料均为硅质灰岩。标本18DLL∶91,长33.71毫米,宽19.91毫米,厚6.38毫米,重2.74克。形状不规则,原料为硅质灰岩。台面为打制台面,长8.56毫米,宽2.57毫米,石片角为110°。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凸,无锥疤,同心波不显著,无放射线。背面一半为石片疤,一半为节理面,共1个疤,两边关系为平行,侧缘轻微磨蚀,表面几乎没有风化(图四,7)。
  图三 石核
  1. 单台面石片石核(18DLL∶1) 2. 锥形细石叶石核(18DLL∶73) 3. 楔形细石叶石核(18DLL∶71)4. 船底形细石叶石核(18DLL∶17)
  图四 石片与石叶
  1、6. 完整石片(18DLL∶2、18DLL∶22) 2. 近端断片(18DLL∶38) 3. 远端断片(18DLL∶75) 4. 左裂片(18DLL∶62) 5. 中段断片(18DLL∶78) 7. 石叶近端断片(18DLL∶91) 8. 完整石叶(18DLL∶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