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教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ISBN: 9787530986615
郝清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兼)。出版《行进在哲学与生活之间》、《完善人格与培育君子》等多部专著。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高等教育学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独立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长期从事课题管理工作。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多次承担中央、教育部重大政策制定和重要文件调研起草任务。
第一章 循马克思主义大道做日常小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 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 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 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①这一重要 论述给我们以深刻启示: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大道理,不但能 够指导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而且能够指导人民改造客观 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大道理与小事 情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贯通的桥梁,既是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大 道理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人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做好日常生活中小事的必经之路。我在长 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近三十年的工作实践基础上,总结出这 样一句话:循大道做小事。 一、哲学博士当上勤务兵 2001年,我从南京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到中 央部委的直属单位工作,对于一个从太行山区农村走出来的 学生而言,可谓是鲤鱼跃龙门,踌躇满志。到单位工作了三 年多,赶上了内部中层干部竞聘。本来我是在业务部门从事 研究工作,也算是得心应手,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参加 竞聘。在准备竞聘之际,我谋划着如果能够到新的工作岗位 上,如何在研究领域大显身手。可是,在公开竞聘大会召开 的前两天,单位领导突然找我谈话,说经过单位几位领导的 认真考虑和平时的观察,希望我能够竞聘办公室副主任,如 果竞聘成功,接替一年后就要退休的老主任,全面主持办公 室工作。对于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变化,我脑子一下子转不 过弯来:让我一个天天在理论领域中天马行空般驰骋的马克 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从思想的天国降落到繁杂的人世间, 从事迎来送往、服务各方的事务性工作,是不是大材小用了?我能够竞聘成功并胜任这个岗位吗? 面对我的这些疑问,这位领导给了一个令我信服的解释: “在咱们这个以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为核心业务的科研单位, 可以说硕士、博士一抓一大把,但是要真正找到一个眼里有 活儿、能够服务大家的人,还是比较难的。根据我们几个领 导的日常观察,你还是有这个潜力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 自己可能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意识到,咱们单位召开全体会 议时,在这么一大堆硕士、博士和处级干部中,只有你经常 关注到大家茶杯里的水不多了,不时起身给所有的同事倒水。 这个事谁都能做,但是其他人并没有去做。偶尔也有人给领 导倒水,但只有你经常给所有人倒水。虽然你不一定把这个 小事当成一回事——给大家倒个水,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是,领导可不把这件事当成小事,而是看成了一件大事。 这么多人当中,为什么只有你有这种服务意识呢?同事们一 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时间长了,同样会对你形成这样的 印象一这小伙子还是蛮有眼色的嘛。所以,经过领导的慎 重考虑,并且征求了部分同事的意见,单位上下普遍认为, 你到办公室为大家服务是合适的。你也不要认为这是大材小 用,能够在办公室给大家当好勤务兵、服务好,从而为单位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需要大智慧的。当然,你也 不要为难,不用担心不能胜任。如果你竞聘成功,办公室的老主任还有一年退休,虽然不担任办公室领导了,但是可以 继续指导、帮助和配合你一年时间,使你尽快转换角色、熟 悉情况,从而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于是,我开始做竞聘新岗 位的准备,并且顺利通过了竞聘,走上了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 当时,在这位领导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苦口婆心的劝导下, 我也有了从思想天国下降到世俗人间的信心和勇气。但是, 随后在办公室工作的将近五年①经历,却远远不是当初想象的 那样顺利。刚到办公室工作时,可以说是一腔热血,但是,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上下左右、里里外 外各种关系的考验,常常是一筹莫展;面对和处理各种具体 而尖锐的利益冲突,常常是一肚子苦水;面对和处理错综复 杂的各种矛盾难题,常常是一言难尽。从事过办公室工作的 同志都应该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即使过去这么多年了,我 仍然认为自己并不真正适合从事办公室的工作,因为有些事 情处理得并不完美,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有些问题本可以有 更好的解决办法,甚至留下了不少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是,感 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厚爱和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历练,我终于从哲学理论的天国平稳降落到了世俗人间,逐步适应了办公 室的工作。特别是在此后连续三年的年度考核中,经过单位 全体人员的投票评选,我都获得了 “优秀”等次!可以说这是 对我最大的肯定和奖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在办公室从事的各种具体工作大 部分都记得不那么清晰了。但是,在将近五年的办公室工作 中,接触过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处理过成千上万件具体的事 务,解决过数以百计的矛盾和问题,印象最深刻的是形成了 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一循大道做小事。这一工作原则, 也成为自己此后不论到什么样的新岗位、从事什么类型的新 工作,都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和行为规范。 二、小事情彰显大道理 在那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将近五年的办公室工作中,我深 切感受到,小事常常是检验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试金石”。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日常工作中大部分时间精 力面对和处理的都是小事,而小事可谓是形形色色,人们处 理小事的方式方法也是千差万别,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偶然性。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件件偶然的小事积累 起来,能够反映出一个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体现他研究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行为模式,进而展 示其思想与行为逻辑的必然性。变动不居的偶然性常常令人 难以捉摸,但是,一个人的长期表现,却遵循着相对稳定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蕴含着一定的必然 性。这种内含着必然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从 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人 类发展史上形成并在社会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思想学说体 系,如儒家学说、佛教思想、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都是 这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形态。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 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解决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 行为逻辑。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把小事做实做好。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人们思想言行应该 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 个人真正选择了这一科学信仰,解决好了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问题,自觉遵循这一 “大道”,那么,就能够在纷繁复 杂的社会实践中辨别是非曲直,抵制各种诱惑,从小事里看 出大局,在小事中得到锤炼,磨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做实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小事。 在人的一生中,做小事是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 段。小事虽然因为比较琐碎而容易被人轻视或忽略,但是它 能够磨炼素质和提高能力,在关键时刻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 的人生走向,决定事业大局的成败。由此可见,小事虽小, 但小中有大。所以,做小事要树立“小中见大”的意识,把 小事放在大局中,深入思索,精心筹划;要强化“小中有大” 的观念,在做小事中增强循大道的自觉性;要发扬“小中求 大”的精神,做好小事以磨炼办大事的素质和能力。海不择 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做好了日常 工作中每一件有意义的小事,日积月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和工作能力就会实现质的升华,由做小事到办大事的飞跃也 就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实现由做小事到办大事的飞跃,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 下,深入总结做小事的经验教训,探索做好事情的基本规律, 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马克思主义汲取了人类历史 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 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同时,它又具有最强烈的实践性,内在 地要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内化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 综合素质,外化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办大事 需要大智慧,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 一科学理论,也就获得了由做小事向办大事飞跃的大智慧, 获得了办好大事的“法宝”。总之,领悟了做小事的重要性, 增强了循大道的自觉性,培养了办大事的素质和能力,也就具备了成就大业的基本条件。 1、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生动学习读物 本书作者总结多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回答读者中长期存在的、尖锐而严肃的重大问题,如作为被认为是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指导中国的革命?以革命批判为鲜明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吗?以改造社会制度特别是变革生产方式为使命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何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日常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兴未艾之际,马克思主义还能够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吗?在整个世界处于风云变幻之际,解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能够发挥什么的作用等方面从而启发读者的思考与实践,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真正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激发强大的动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事业。 2、真知并践行好马克思主义,掌握好看家本领 本书聚焦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深入浅出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应有之义和逻辑拓展,探讨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生活方式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外化路径,引领更多读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3、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和生活 本书剖析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内在逻辑。上编围绕“循大道做小事建伟业”这个主题,从作者自己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日常生活的经历入手,探讨循大道强素质做小事的内在机理,分析由职业到敬业再到事业的现实逻辑。下编围绕“炼本领强素质育新人”这个主题,从作者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和理论名家、领导干部的生动事例入手,通过对西方社会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与反思,探讨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普通人,进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生发理路。最后,通过综合理论研究、个人经历、专家共识,论证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