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我们(AI100问)

人工智能与我们(AI100问)
作者: 编者:侯公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61
折扣购买: 人工智能与我们(AI100问)
ISBN: 978730027461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 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与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一 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到了21世纪又与基因工程、 纳米科学一起被认为是新的三大尖端技术领域。 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有人认为是一种研究怎样表示 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也有人认为是 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以 上说法都反映了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 造,并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 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的科学这一基本思 想和基本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应该是研究、开 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 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近年来,人工智能已逐步 发展成为计算机学科一个独立的分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 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 的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让机 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目前,人工智能研究应用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语 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 能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帮助计算机建立学习功能,从而使其 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有一点需要明确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研究者希望机器能像人那样思 考,甚至超过人的智能。 从学科来看,人工智能属于边缘性学科,横跨了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特点。涉及 的学科门类包括哲学、计算机、数学、物理学、心理学、 神经生理、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等。人工智能主流 研究方法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基于结构模拟的人 工神经网络研究;第二,是基于功能模拟的物理符号系统 研究;第三,是基于行为模拟的感知动作系统研究。主要 研究范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现、智能搜索、推理 、规划、机器学习、知识获取、组合调度问题、感知问题 、模式识别、逻辑程序设计软计算、不精确和不确定的管 理、人工生命、神经网络、复杂系统、遗传算法等。① 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机器视觉、指纹 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 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 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 程等。 最早提出人工智能的人是英国人艾伦·麦席森·图灵 (A1一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也有人将他 称为阿兰·图灵。图灵是一位数学家、逻辑学家,被人们 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99年,他还被美 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世纪100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950年,图灵在他划时代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力》 的开篇中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行为这个问题。由于“ 智能行为”这一概念很难定义,图灵通过“模拟游戏”对 机器的智能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