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南怀瑾讲述系列

论语中的名言/南怀瑾讲述系列
作者: 口述:南怀瑾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论语中的名言/南怀瑾讲述系列
ISBN: 97872081588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 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 它。“不亦说乎”,“说”是古文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 个“悦”字,是很高兴的。假如这是很正确的注解,孔子 因此便可以作圣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连大龙峒孔子庙 我也不会去了。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 ,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 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似通非通的, 什么道理呢?从一般人到公务员,凡靠薪水吃饭的,是“ 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朋友要 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 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不是不亦乐乎。 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 ”,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 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 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 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 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 根据书上的字面,顺着注释来看,就是这样讲的。所 以几百年甚至千多年以来,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四书反 感,过去的读书人也对四书反感。因为它变成了**的教 条,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后,就知 道孔子真是圣人,一点也没错。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 ”。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 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 “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 学。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 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 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 是我们的教育。 所以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 随地学习,不是我们**来读四书就叫做学问,不念四书 就不叫做学问,这不是它的本意。 第二点接着下来,是说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 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真正为学问而学问,“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 不干,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牺牲自己也做 ,为世为人就做了,为别的不来。因此为学问而学问,就 准备着一生寂寞。我们看历史——即看孔子就知道。孔子 一生是很寂寞的。 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 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 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