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苏格拉底的审判
ISBN: 9787301254561
斯东(I.F. Stone),20世纪美国著名的新闻斗士及作家。在退学投身新闻业之前,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哲学。从1953年开始创办《I.F.斯东周刊》(I.F. Stone’s Weekly),与麦卡锡主义抗争;在20世纪60年代,该刊对越战的抨击不遗余力。1971年因健康问题告别新闻业,回归宾大,攻读古典语言文学。潜心研究多年后,于1988年出版《苏格拉底的审判》一书。1989年逝于波士顿。 曾在哈佛、耶鲁、牛津等多所大学开办讲座,个人影响力至今不衰。从2008年开始,哈佛大学设立年度奖项“I.F.斯东新闻独立奖章”,以铭记斯东毕生践行的新闻独立精神。
在美国新闻史上,不乏声誉卓著的新闻从业者,其中有在新闻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上大有建树的发行人如普利策、赫斯特、鲁斯等,也有在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上独具特色的记者如斯蒂芬斯、派尔、莫罗等,更有因撰写评论时局的专栏而见重于当道的专栏作家如李普曼、艾尔索普、赖斯顿等。但是够得上新闻从业者典范的,恐怕只有I.F.斯东一人而已。不论别人的名声是多么煊赫,事业是多么庞大,影响是多么深远。因为只有斯东所追求的不是个人事业的成就,而是他始终坚信的新闻自由和独立的原则,因为只有他具有一个新闻从业者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 斯东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凡65年,先后曾为美国八家报刊(主要是中间偏左的报刊)工作,担任过记者、编辑,撰写过社论。冷战期间,这些报刊相继停刊,斯东的名字虽然没有上麦卡锡的黑名单,但没有一家主流报刊敢雇用他,这使他面临失业的困境。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这反而激发了他蓄愿已久的独力办报的念头。他以6500美元的资金(其中3500美元是他领到的遣散费)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I.F.斯东周刊》,一不靠广告收入,二不靠财团资助,一人身兼发行人、主编者、校对员数职,居然维持了19年之久,订户从5000增至7万,最后只因创办人健康欠佳才忍痛停刊。这在美国甚至世界新闻史上都堪称奇迹。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追求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不畏强权,致力于揭露当政者见不得人的政治隐秘,成为美国新闻界唯一的荒野呼声。他不仅不容于当道,而且在主流同行中也被侧目而视。但他们也不由得钦佩他人格的高尚,认为他不愧是那种为苏格拉底所自况却又没有做到的牛虻。(他的长期订户名单读起来仿佛是一本思想学术界名人录,其中有爱因斯坦、罗素、罗斯福夫人、吴丹……甚至玛丽莲?梦露有感于该刊对政府所起的舆论监督作用,私人出资为全体国会议员订阅一份,供他们免费阅读。) 但是斯东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在七十高龄之后,为了继续从事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理论探索,居然重新拣起大学时代的希腊文学习,以求能够不必依靠译文而直接阅读希腊哲学的经典著作。把言论自由起源探索到希腊古典文明时代,是因为斯东认为“古代雅典是思想及其表达的自由空前发达的最早社会,在它以后也很少有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但是他越是学习希腊文,希腊诗歌和文学,“越是爱上了希腊人,苏格拉底在法官面前受审的景象越是叫我痛心。作为一个民权自由派,我对此感到震惊……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污点。在这么一个自由的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的原则]呢?” 为了解答这个痛苦的谜,斯东穷十年之功(不要忘记这是从他70岁到80岁的十年),遍读了希腊文学和经典著作原文,其间还参考对照了各种各样的英、德文译本,终于写出了《苏格拉底的审判》,自称“这本书就是这个痛苦折磨的结果”。书中他对在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问题上长期以来已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柏拉图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并且也提出了他自己的解释:苏格拉底和雅典民主政体发生矛盾的起因是他在哲学的三个根本问题(人类社会群体的性质、什么是美德和知识、个人与政治的关系)上与大多数雅典同胞乃至古代希腊人有着深刻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