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菊与刀(精)/国民阅读经典
ISBN: 9787101100723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原姓Fulton),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20世纪初少数的女性学者,受到法兰兹·鲍亚士(FranzBoas)的影响,同爱德华·萨皮尔(Edward Sapir)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论(CulturalConfiguration),认为文化如同个人,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征。本尼迪克特早年学习英国文学,故其作品文笔高妙,并善于作诗以及细腻的描述。她的作品中,尤以《文化模式》(Patternsof Culture)与《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Sword)最为著名。尽管她论述的重要性已被其他理论取代,但其著作中提出的问题与关怀,至今仍受到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在美国全力对付的敌人中,日本人是最令人琢磨 不透的。由于日本人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与我们截然不 同,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慎而待之。这和 此前(1905年)沙皇俄国在对日作战中所遇到的情况 一样,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但 又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民族。很显然,西方国家所 普遍接受的战争惯例对日本人是行不通的,这使得太 平洋战争变得异常艰难,不仅要面对一系列的岛屿登 陆作战、后勤补给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敌人的特 性,以便更好地对付他们。 要想做到这点并非易事。自日本国门被打开的75 年间,由于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人们总是会用一连串 的转折词,比如“但”或者“又”来形容他们,而从 来不用这些词去描绘其他民族。一个严肃的学者在描 述其他民族时不会说这个民族既彬彬有礼,但又粗野 蛮横;既顽固不化,又乐意接受极端的变革;既谦卑 温顺,又不愿受制于人;既忠心耿耿、心地宽厚,又 背信弃义、睚眦必报;既勇敢善战又生性怯懦;既善 解人意又不愿愧对内心;既纪律严明又难以管束;既 兼容并蓄又固步自封;既醉心于菊花的美,又崇尚刀 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所有这些矛盾都共存于日本文化中,就像菊花与 刀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日本人生性好斗又和善; 尚武又文弱;傲慢又知礼;顽固又善变;驯服又桀骜 ;忠诚又叛逆;勇敢又懦弱;保守又开放;敏感又刚 强;士兵们恭顺服从又高傲不屈。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了解日本文化,因此我们必须 深刻思考日本人的这种矛盾性格,这对日后的战争走 向以及战后问题的解决都至关重要。随着事态的发展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日本人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 动?有没有可能不入侵日本本土就能迫使他们投降? 我们该不该轰炸皇宫?如何对待日本战俘?对日本士 兵及对日本国民做怎样的宣传才能减少美国人的伤亡 并且能动摇日本军队战斗到底的决心?熟知日本文化 的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和平到来后,是否要对日本人实行永久性的军事管 制?我军是否要与那些负隅顽抗的敌军战斗到底?在 国际和平到来之前,日本本土是不是也会爆发一场法 国或俄国式的革命?谁会领导这场革命?或者是消灭 日本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出准确的判断。 1944年6月,我受命研究日本。我可以利用所有 文化人类学家所能利用的手段来研究日本的民族特性 。那年初夏,我们发动了对日本的大规模反攻。当时 ,美国很多同胞认为这场战争将会持续三年,也许十 年,或许更长。但是日本人却认为这场战争将持续一 百年。他们认为虽然美国人取得了战争的局部胜利, 但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距离日本本土还有几千英里 。日本的官方公报拒不承认其海军的失利,日本民众 也认为他们在打胜仗。 但是6月以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 。随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最高司令部两年半以来 对欧洲战场的军事优先考虑也初见成效,对德战争的 胜利已指日可待。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我军在塞班岛 的胜利登陆也预示着日本的战败。自此,双方展开了 肉搏战。通过新几内亚、瓜岛、缅甸、阿图岛、塔拉 瓦和比亚克战役,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日本军队的强 大与可怕。 因此,到了1944年6月,我们迫切需要回答有关 日本的很多问题,不管是军事问题还是外交问题,不 管是高层决策的要求,抑或是向日军前线散发宣传单 的需要,我们的意见都至关重要。在这场对日的全面 战争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日本当权者的目的和动机, 日本的漫长历史,对日本经济与军事上的统计数据,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日本政府想让他的民众做什么。我 们还得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及模式,以及产生这些 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我们还得抛开美国人的思维习惯 ,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们会做的事,他们也会那样 做。 我的任务很艰巨。在战争期间谴责对方很容易, 但要弄清楚敌人的所思所想却很难。但我必须迎难而 上。当前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日本人将如何行动,而不 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判断他们会怎样做。由于无法对 日本本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我只能利用日本人战时 的行为来理解他们,而这并不能成为我研究的障碍。 我要把他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方式当作文化问题而不是 军事问题来研究。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日本人的 行为都有其独特性。他们独特的思维与生活方式又是 怎样影响战争进程的?他们的领袖又是怎样鼓舞士气 ,怎样安抚民众,怎样在战场上点兵遣将,所有这些 都能暴露日本人的作战方式。我必须认真研究作战细 节,以便更好地了解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表现。 可是目前两国正在交战,这使得我不得不放弃对 日本的实地考察,这对我的研究非常不利,因为实地 考察对文化人类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我无法到日本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亲自体验他 们的生活,更无法亲眼验证对他们的判断。我也无法 观察到他们是怎样做出决定的,他们又是怎样抚养教 育孩子的。约翰·恩布里的《须惠村》,是唯一一本 经过实地考察撰写出的有关日本村落的书籍,很有参 考价值,但是,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所面对的很多问 题书中不可能涉及。 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尽管困难重重,我仍然 相信我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手段来进行研究。最起 码我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可以利用目前居住在美 国的日本人,对他们的生活经历进行调查,弄清楚他 们是怎样判断事物的,以填补我们在知识上的很多空 白。我相信这种方法对了解任何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的社会科学家研究日本时倾向于利用图书文献 ,分析历史事件或统计资料,以及研究日本的宣传文 字。我深信他们所要寻求的答案都隐藏在日本文化的 规则之中,只有通过接触那些真正生活于其中的人才 能找到满意的答案。P1-4
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售逾3000万册
行销100几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经典著作,每一个美国总统必读之书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精装珍藏版,作品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