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科技文献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旧时书肆/近代报刊文献辑录丛书
ISBN: 9787543983854
孙莺,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海派文化文献研究学者。参与出版图书有《海派之源——近代巡礼》《近代上海咖啡地图》《咖啡文录》等。
上海之书业,以其组织 而言,可分新旧二派。就其 营业而论,则一为出版印刷 ,一为印刷书贩。然大抵皆 林立于福州路棋盘街一带, 恍如北京之琉璃厂肆,其规 模之最宏大者,首推商务印 书馆。该馆在二十年前,亦 一小书肆耳。以经营得法, 一跃而执书业界之牛耳,分 馆达数百所,南洋、暹罗华 侨荟萃之区,无远勿届,印 刷工厂设在闸北,职工达五 千以上。又设立编译所,延 至专门之士以司纂述,海内 中小学校,几无不用其书, 推广教育之功,有足多焉。 中华书局,为继商务而起之 大书店,股东如范静生、熊 秉三辈,多为教育界知名之 士,营业虽不及商务之盛, 然年来日渐推广,颇有蒸蒸 日上之势。世界书局,为书 业界后起之秀,数年前资本 仅两万元,今则骤增至五十 万元,伟大之印刷所,方建 筑于塘山路,将来不难与商 务、中华成鼎足之势。有正 书局专印碑帖佛书,店主狄 楚青,为工于鉴别之收藏家 ,故选择精审,吾人以数金 之费,即可获观富绅巨贾所 收藏专有之美术品者,皆得 狄先生之力也。泰东书局, 多出新文艺思潮之书,于新 文化不无功效。民智书局, 则印行民党政治之政论与著 作,风行一时之孙文学说, 即为该书店所出,闻店主颇 有志于社会改造,不仅商人 已也。扫叶山房、千顷堂、 文瑞楼等店,则为旧式书店 。设立年度最早,印行之书 ,大抵为翻刊旧籍,自行编 辑之书甚少,年来纸价昂贵 ,普通书多用洋纸印行,颇 易蚀腐,然以其价廉,销行 亦颇广焉。专事贩卖旧书之 书店,四马路所在皆是,然 收书甚少,不足以餍购者之 求,惟来青阁差为宏富,间 亦有精本。二马路之蟑隐庐 ,则蓄书较为精审,阅其目 录,则上虞罗叔言之著作较 多,店主颇通目录学,冷僻 之书,亦能查出,迨今之曹 籀,然售价遇昂,贫士恒有 向隅之叹。 书业为流通文化之助, 当此提倡教育之际,吾甚望 书业界益自努力,多印高尚 雅洁之书,而淘汰不良之小 说,则社会风俗之改良,实 利赖之。 原载《申报》,1925年 10月16日第15版第18905期 这里所谓上海旧书店, 系指专卖“线装书”的书店而 言。这种书店,有一部分在 四马路,开设店面,有一部 分散设在各处,没有店面, 外观如平常住宅的。兹将我 个人调查所得,列各店地址 及营业况略如下,如有遗漏 ,乞阅者诸君赐以补正为幸 。 一、中国书店在西藏路 大庆里,为新设的规模很大 的旧书店,最近出版了书目 一册,搜罗各省及北京上海 私家所刻的书甚多。古版的 书也有不少,他们自己并拟 影印古书出版。在印者有《 汪氏遗书》《清代学术丛编 》等书。 二、千顷堂在三马路望 平街,为开设很久的书店, 规模很大,营业范围也不少 ,自己不出版书,收罗最富 的是各省官书局刻的书,价 值都不甚贵。 三、来青阁在四马路中 市青莲阁茶楼下,开设也已 很久,所卖以旧版书为最多 ,自己亦不印书,书价较他 处为廉。 四、古书流通处在三马 路小花园,从前兼卖旧版书 及新印书,现在已把旧版书 完全让给中国书店,仅卖他 们自己所翻印的古书,如《 知不足斋丛书》《曲苑》等 书。 五、博古斋在四马路广 西路,亦为兼售旧版书及他 们自己翻印的古书者,这一 家书店为近数年来翻印著名 的“丛书”最多的一家,如《 六十家词》《津逮秘书》《 岱南阁丛书》等等,都是由 他们出版。 原载《鉴赏周刊》, 1925年第4期第2页P15-19 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发展成为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最大窗口和传播中心。这里集中了全国最早、最多的中、外文报刊和翻译出版机构,也是中国最大的艺术活动中心,电影、美术、音乐、戏剧、摄影等等,均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它们在这里合作竞争、交汇融合,共同谱就了上海文化的开放格局。从19世纪末开始,上海已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区域内最繁华、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大都会,并与伦敦、纽约、巴黎、柏林等城市并驾齐驱,跻身于国际性大都市之列。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间,学界思想大解放,图档文献大开发,晚清至民国期间发行的书刊杂志,已经或即将影印出版的有10万种左右,这些文献以往很多沉睡于书库,大规模出版以后,极大地推进了学术研究。根据资料文献的收藏和学界研究利用的现状来看,目前唯一未被整理开发的大宗文献,就是晚清民国间出版的报纸。从晚清到民国的各种报纸上,刊登有大量回忆叙述以往种种的文章,由于作者是当时人,所写均为当时事,亲历亲见亲闻,保证了文章的可靠性,并因而具有新鲜的语境以及丰富的细节,堪称研究近代中国的第一手文献。由于以往查找报纸资料的极大不便,这些文献大都湮没于报海当中,长期无法受到应有的重视。本丛书所收录的正是这些被遮蔽了一个多世纪、以近代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为中心的珍贵文献。 本丛书的价值为:首先,所收文献均为当年刊登报纸的原始文章,此为首次结集出版,可谓重新出土,具有既严谨又新鲜的文献意义。 其次,编者精心整理,视情分类,一些名家专栏,将整本出版,众多佚名者的相关文章,也将按类分编,分别出版,以方便使用者。再者,所有结集出版的文献,都将配备和文字严密相符的原始图片,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图文互证,使之具有史学意义上的引证价值。 这些百年前文献的重新浮出水面,不但将使专业研究者汲取众多新鲜史料,打开视野,大获收益;而且广大普通读者也将从中了解众多知识,心结顿开,获得阅读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