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政局/杨天石评说近代史

民初政局/杨天石评说近代史
作者: 杨天石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民初政局/杨天石评说近代史
ISBN: 9787517703075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与共和知识分子——对一种传统观点的 质疑 辛亥革命是谁领导的?多年来的回答是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与此密切相连的问题是:辛亥革命的阶级 基础是什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人代表哪一个 阶级的利益?通常的回答是民族资产阶级,或曰民族 资产阶级中下层。我以为,这些回答都不准确。 那么到底谁是这一革命的领导力量呢?答曰:倘 不从某些既定的概念或原则出发,而从客观存在的历 史事实出发,答案其实是十分清楚而明白的。这就是 ,那个时期出现并形成的共和知识分子是辛亥革命的 领导力量。这个问题搞清楚了,辛亥革命的阶级基础 、革命*人代表哪一个阶级利益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了。 试说其理由。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状况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洋务运动期间开始出 现,戊戌维新前后略有发展,但是到了辛亥革命前夜 ,仍然十分微弱。早些年有学者关统计,够得上称为 近代企业的不过500家左右。近年来有学者重新作了 统计,数字有所扩大,但也不过1000家左右①。这 1000家左右的近代企业能够产生多少资产阶级分子呢 ,充其量不会超过1万人吧?如果加上具有近代特征 的新式航运业、金融业和商业,资产阶级分子的数量 会大一些。有人根据1911年各地商务总会的会员数和 商务分会会董数,约略估计当时民族资本家的数字为 52630人①。但是,商务总会的成员和分会会董的情 况很复杂,难以一概视为近代意义上的资本家。即使 上述数字大体准确,对于幅员广大的中国说来也仍然 是十分微弱的。当时,这一阶级不仅人数不多,经济 力量薄弱,而且对政治的影响力极为有限。这样一支 队伍怎么可能会领导像辛亥革命这样具有广阔规模的 全国性革命呢?我们不能任意地扩大资产阶级的队伍 ,不能把当时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包括学生、教员 、企业雇员以及记者、医生等自由职业者一概视为资 产阶级,*不能把旧式商人以至小业主视为资产阶级 。我赞成丁*初教授的观点,不笼统地说资产阶级, 而说资本家阶级,这样可以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不至 于把资产阶级扩大化,易于进行科学的讨论。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家阶级是否可以分 为上层和中下层呢?从理论上当然可以分,但是实际 上却很难分得清楚,似乎迄今也还没有人做过仔细的 区分和**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上层资本家阶级通常 以张謇为代表,那么下层呢?通常以禹之谟为代表( 其实,禹之谟办的只是手工作坊,目的在于掩护革命 )。除了禹之谟还有谁,似乎不大好找了。如果辛亥 革命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话,那么代 表就不能是一个、两个,一个、两个怎么能构成阶级 基础呢?其实,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的话, 就会发现,辛亥革命前夜的中国民族资本家阶级内部 在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上并无鲜明的分歧,并且是颇 为一致的。这就是,参加某些具有反帝爱国性质的运 动,如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等。在政治上。 他们一般反对革命,主张君主**,求稳怕乱,是立 宪运动和国会请愿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只是到了清政 府镇压国会请愿运动,建立皇族内阁之后,他们才对 清**感到*望,个别人如沈缦云才转向革命。武昌 起义之后,多少资产阶级分子呢,充其量不会超过1 万人吧?(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