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美古诗词(上、下册)

人间至美古诗词(上、下册)
作者: 陶明兰、贺嘉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1.92
折扣购买: 人间至美古诗词(上、下册)
ISBN: 9787547737620

作者简介

陶明兰,出版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硕士,现任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新传奇杂志社主编。 贺嘉。青年作者。游走于世,有见有闻。将一切所听所感采撷成文。出版有:《此生只为一人去》《他飞向了群星:霍金传》《但替山河添色彩:吴作人传》《人在万木葱茏中:李可染传》等。

内容简介

第三辑 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①雎鸠②,在河之洲。窈窕③淑女,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⑦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⑧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⑨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拟声词,雌鸟和雄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②雎鸠:一种水鸟。 ③窈窕:体态美好的样子。 ④逑:原本是合、聚之意,这里指配偶。 ⑤荇菜:一种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⑥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⑦寤寐:睡觉醒来谓之“寤”,在睡中谓之“寐”。 ⑧琴瑟:两种合奏乐器,常用以喻夫妻感情和谐。 ⑨笔:挑选。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沙洲。美丽贤淑的姑娘,正是男儿的好配偶。 水中参差不齐的荇菜,从船的左右两旁去摘取。美丽贤淑的姑娘,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的愿望难以实现,日夜都在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令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水中参差不齐的荇菜,从船的左右两旁去采摘。美丽贤淑的姑娘,奏琴鼓瑟向她表达爱意。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从船的左右两旁去挑选。美丽贤淑的娘,鸣钟击鼓只为取悦她。 【创作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关雎》流传很广,或许是因为它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全诗的基调是积极、明丽地写“淑女”和爱她的“君子”。写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从一见钟情到求之不得,再到幻中成偶,这一厢情愿的爱情写得亳不悲观,没有丝亳高不可攀的无奈和地位身份悬殊的惘然。 在艺术上,此诗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鸟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又以采荇菜兴起男子对女子的追求、相思。全诗语言优美,双声、叠韵和重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同时也增加了拟声传情、写人状物的生动性。 开头四句借用“关关雎鸠”起头,用鸟的叫声衬托出了主人公愉悦的心情。 中间八句的重点是描述主人公“求之不得”的苦闷,连用两个“寤寐”说明连睡梦时想念佳人,“辗转反侧”则形象地描述了小伙子的焦躁不安。 最后八句连用句式基本相同的两章来咏唱欣喜若狂的心情,这欢乐的情绪将诗歌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①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 溯洄④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⑤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⑦。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⑧。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 莱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⑩。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①蒹葭: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义同。 ③伊人:那个人,指意中人。 ④溯洄:逆流而上。 ⑤溯游:顺流而下。 ⑥晞:晒干。 ⑦湄:水与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⑧跻:上升,这里指地势渐高。 ⑨坻:水中的高地 ⑩涘:水边。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河边芦苇苍苍碧色,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我怀念的心上人,她就在河水那一方。 我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艰险且漫长;我若是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边的芦苇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怀念的心上人,她就在河岸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去找她,那道路坎坷且艰难;若是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洲上。 河边芦苇更繁茂,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消失。我怀念的心上人,她就在那河水的那一头。 我要逆流而上去找她,那道路险阻弯曲;若是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陆地上。 【创作赏析】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情真意切、百读不厌的佳作。“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 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意境是这首诗最有价值的地方。 追寻者—河水—伊人这是诗中“在水一方”的结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河水阻隔了追寻者与伊人。我们可以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河水”可以是高山、宗法等现实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障碍;“伊人”可以是友人、爱人、贤才,也可以是前途、理想等。只要有追求、有困难、有失落,就都是“河水”所表之意。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能等,今人则把它视为爱情诗。这都有一定道理的,它们都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所以,一切受阻求而不得的追求都可以在这首诗中引发共鸣。 全诗每章只换几个字,起到了反复吟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不断推进了诗意,这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 “为霜”“未晞”“未已”,通过露水暗示时间的推移,象征着主人公追寻时间之长;“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些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难寻;“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写道路越来越难走,突出了主人公寻“伊人”\\\\\\\\\\\\\\\\\\\\\\\\\\\\\\\\\\\\\\\\\\\\\\\\\\\\\\\\\\\\\\\\\\\\\\\\\\\\\\\\\\\\\\\\\\\\\\\\\\\\\\\\\\\\\\\\\\\\\\\\\\\\\\\\\\\\\\\\\\\\\\\\\\\\\\\\\\\\\\\\\\\\\\\\\\\\\\\\\\\\\\\\\\\\\\\\\\\\\\\\\\\\\\\\\\\\\\\\\\\\\\\\\\\\\\\\\\\\\\\\\\\\\\\\\\\\\\\\\\\\\\\\\\\\\\\\\\\\\\\\\\\\\\\\\\\\\\\\\\\\\\\\\\\\\\\\\\\\\\\\\\\\\\\\\\\\\\\\\\\\\\\\\\\\\\\\\\\\\\\\\\\\\\\\\\\\\\\\\\\\\\\\\\\\\\\\\\\\\\\\\\\\\\\\\\\\\\\\\\\\\\\\\\\\\\\\\\\\\\\\\\\\\\\\\\\\\\\\\\\\\\\\\\\\\\\\\\\\\\\\\\\\\\\\\\\\\\\\\\\\\\\\\\\\\\\"的艰辛过程。 此外,诗中叠字“苍苍”“凄凄”“采采”等,读起来文、声、情兼备,这些词的巧妙运用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扑朔迷离的意境。 品诗词大雅,读国风文化 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至情至美古诗词 64面超值精美字帖大派送,边读边写轻松掌握经典 ☆诗词,究竟魅力何在?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情感库藏,是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挚爱。 ☆读诗词,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本书能使读者快速、全面、深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阅读理解技巧,增长见识,提升修养。 ☆翻开本书,与众不同 一套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古诗词 至情至美古诗词+ 64面超值精美字帖大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