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1.76
折扣购买: 庄子读解/中华国学经典全本全译解读
ISBN: 9787545816266
【读解】 (一)存己之法:心斋 春秋末期,乃至战国,诸侯各国之间纷争不已, 战争不断。“人间世”,就是一个人间乱世。 那么,置身于人间乱世者当何以自处?是迎乱而 上,甘愿赴汤蹈火,还是避其乱而求自保? 庄子告诉我们,应当选择后者,“先存诸己而后 存诸人”,首先保护好自己,然后才有可能保护好别 人。 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 颜回拜见孔子,向孔子辞行。孔子问:“去哪里 ?”颜回答:“打算去卫国。”孔子又问:“去做什 么?”颜回答:“我听说卫国国君正值壮年,行为专 断,轻率治政,却看不到自己过错;轻率役使百姓, 投之于死地,百姓死亡遍及全国,难计其数,把百姓 当作草芥一般,百姓们走投无路了。我曾听先生你说 过:‘治理得好的国家可以离开,危乱的国家要找上 门去,好像医生门前就多病人。’所以我想以师门之 学思考治国之法,希望卫国能有救。” 可是孔子劝阻他:“唉,你去了恐怕会遭杀害的 。推行大道不能杂,杂了便会事多,事多了便会受扰 乱,有扰乱便会有忧患,有忧患连自身也难救。古代 的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假如你连保全自 己都难,哪有精力顾及到暴君的行为!你知道一个人 德之所失、知之外显的缘由吧?德失于求名,知出于 竞争。名是互相倾轧的原因,知是彼此竞争的工具, 两者都是凶器,不能通行于世。而且,一个人即使德 行纯厚,非常诚信,也难与他人声气相通,即便不争 名声,也难与他人心意相连。你硬要拿仁义和符合规 范的言论显扬于暴君之前,这是以他人之丑来扬自己 之美,会被认为是害人。而害人的,人家一定会反过 来害你,你恐怕要遭人之害了!假如卫君喜欢贤人而 厌恶小人,哪里用得着你去显示与众不同!除非你不 去诤谏,否则卫君必定会抓你小辫子乘机斗口才,那 时你将会眼花缭乱,压抑自己使脸色平和,口中言语 为之补救,神态现出迁就,内心还须认同。这是以火 救火,以水救水,这叫‘益多’——使多者更多,而 且这种依顺一旦开头就不会停止。假如你不得其信任 而仍反复言说,那必定会死在暴君之前。” 孔子认为,颜回此行是以自己之知去求治世之名 。然而,知和名都是互相倾轧的凶器,你强以仁义、 规范之言去劝说,无异是以人之恶来扬己之美,从而 会被认作是在害人,而害人者必受人害,更何况卫君 本是个专制暴君,颜回此行结果难逃厄运。 孔子接着指出:好名之心连圣人也难以克制。 孔子说:“从前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就 是因为他们勤修其身,以在下的身份怜爱百姓而致以 下逆上,所以国君就因他们身修而杀了他们,这就是 好名带来的后果。从前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 ,这三国成为废墟,人民死灭,三国之君也被杀。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