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荻花(精)/盗火者文丛
作者简介
张裕禾,1936年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语专业。1958年入文学专门化,专*法国文学。1960年毕业后被派送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法语。
内容简介
文化身份问题的存在由来已久。自从地球上居住 着人类,自从人类群居在家庭、氏族、部落、城邦、 王国、帝国或者结构或多或少现代化了的**里,这 个问题就存在了。群居的人便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人类由于发现了新的土地、水源,或者为寻找*适宜 居住的地方,或者因为战争、殖民、征服,在历** 经历了无数次的迁徙、流动、民族混和。历**的这 些事件都曾引起民族文化身份的变化,因为迁徙者要 适应新的自然环境,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每遇到这种情况,重新适应常常会伴随着两种或多种 文化问的融合。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多数人 的文化和少数人的文化,“强”文化和“弱”文化, 逐渐融为一体。我们强调融为一体,是把本民族的、 多数人的、占主要地位的强文化和外来的、少数人的 、占次要地位的弱文化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着眼 于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互动作用,而不赞成“同化 ”论,不赞成处于主要地位的强文化“吃掉”处于次 要地位的弱文化的说法。其理由是,外来民族在跟本 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总是带来自己的文化投入。 在北美定居的中国移民给北美社会带来了烹饪艺术和 中华武术,同时经历了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逐步 接纳社会的行为模式,并发展他们跟北美人的社会关 系。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满族的文化同中原文化也经 历了融合的过程。汉人接*了满人的服饰和发式。中 国男人过去脑勺后面拖着的那条大辫子,作为奴役和 耻辱的标志,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才剪掉。可是 被汉族妇女采纳的两边开衩的旗袍,经过多次的改进 ,现在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视之为中国的“ 民族”服装、“传统”服装。而汉族妇女的服饰则早 已传到*本,成了*本妇女的“传统”服装。 如果文化间的接触是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压力的 状态下进行的,文化融合可以实现得很顺利。众所周 知,犹太人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都保持着自己的宗 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自成一体。可是历**曾有一批 犹太人来到中国,定居在中国当时的首都开封。他们 继续信奉自己的**,说自己的语言,与汉民族通婚 ,数百年后这批犹太人便跟汉族人混同了。历**还 有一批被打败了的罗马*队,被带回中国,定居在中 国的西北,一两千年后,他们虽然还保留着某些体形 上的特征(如眉骨突出,眼窝凹陷,头发偏黄),但 也跟汉族人差不多了。然而,如果文化问的接触*到 行政的压力,强行实施同化政策,文化融合就会由于 抵制、反感和忍*而变得十分痛苦。*本把朝鲜和台 湾变成殖民地后,强迫朝鲜和**儿童进*本学校、 说*语,就属于这种情况。 19世纪下半叶,欧洲人的殖民征服把文化身份问 题提到议事*程上来了。殖民地给宗主国提出了一系 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 会学家因循**的需要,把研究的兴趣转向殖民地和 殖民地人民。人类文化学、民族学和社会学都因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