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脉处方:训练血管,唤醒你的自愈力 赠折页

命脉处方:训练血管,唤醒你的自愈力 赠折页
作者: 吉训明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1.20
折扣购买: 命脉处方:训练血管,唤醒你的自愈力 赠折页
ISBN: 9787573905659

作者简介

"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 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卒中抢救中心主任。 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和国家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973、863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支持下,对脑动脉和静脉卒中进行了系统创新性研究。 获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内容简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北京人韩大姐不是我的患者,因为她患的是糖尿病,按道理该去内分泌科,跟神经内科关系不大。可要说毫无关系呢,倒也不是。因为无论是脑血管疾病,还是血糖、血压、血脂的问题,都和血管质量、血液成分密切相关。我和团队一直研发的血管训练术所针对的是全身血管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大脑,由此我和韩大姐也就有了缘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以血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为特征的疾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水多、小便多、消瘦(体重减少)。根据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糖尿病分为 1 型和 2 型,1 型多见于青少年,2 型多见于成年人。我国糖尿病人群患病以 2 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 90%。 韩大姐在 2019 年接触血管训练术之前,已经有 20 多年糖尿病史了。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患者体内的血糖值过高。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这是个慢性病,所谓慢,就是因为去掉遗传因素后,糖尿病很大一部分是由日积月累的错误生活方式慢慢导致的。 如果确诊之后患者还不对生活方式做出调整,到了韩大姐这样已经患病 20 多年的程度,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家注意到了吗?都是血管病变。如心脏病等心血管病变、脑卒中等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都是因为血糖过高导致给这些器官供血的血管发生硬化或者堵塞,进而出现了相应的症状。 如果高血糖导致的血管病变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当血管病变发生在下肢远端血管,导致了足部缺血坏死,即为糖尿病足;当血管病变发生在大脑,就容易引发脑梗死,也就是脑卒中;当血管病变发生在视网膜,就容易造成视网膜的缺血、坏死、脱落等,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家可以看到,由于血管是全身性的,堵在哪里,就会产生哪里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好好控制血糖,将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活失控。可想而知韩大姐当时多么着急。 一次偶然的机会,韩大姐在电视节目上看到我讲解血管训练术,得知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血管内壁成分,对糖尿病的治疗有效果。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一边继续吃降糖药,一边按照我说的方法用血压仪进行训练。自己用血压仪做血管训练,需要不断自行调节操作,过程还是比较麻烦的。但韩大姐坚信这个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加上她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对于健康非常重视,就坚持了下来,并且也逐渐感受到了自己状态的改善。 2019 年 10 月,韩大姐逛展览会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有一个展台正在推销血管训练术的配套仪器,惊喜之余,一口气买了两台,一台给自己用,一台带给楼下患有脑血管钙化疾病的邻居。有了这个仪器,韩大姐训练起来更加便捷,也更加有规律了。每天两次,中午睡觉和晚上睡觉时一定会坚持训练,就连出去旅游也要带着,一天也不落下。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韩大姐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点,也是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走路时的状态发生了惊人变化,精力充沛了很多。 之前走路感觉腿重,走起来特别费劲,走一段路就要休息一会儿。现在走路明显感觉腿脚特别轻快,走好长时间都不带歇口气的。 第二点,令人惊喜的是,韩大姐的糖尿病足痊愈了。 由于常年患有糖尿病,韩大姐的末梢血液循环不太好,接触血管训练术之前就已经有糖尿病足症状了。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里,糖尿病足算是极其影响生活质量、非常严重且治疗费用昂贵的一项。糖尿病足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下肢的远端神经和血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足部发生溃疡、感染和深层组织破坏。 韩大姐的大脚趾常年裂着一个大创口,根本无法愈合,每次洗脚前她都要先在大脚趾上涂抹药膏,把水和创口隔离开,否则根本不敢洗脚。糖尿病足伴随多年,这个创口可是把韩大姐折磨得不轻。然而现在,这个创口竟然一天一天奇迹般地愈合了,韩大姐自己都不敢相信。不仅如此,韩大姐还发现,腿上之前因为摔跤、蚊虫叮咬留下的深色瘢痕也淡化了不少。 此外,韩大姐之前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一躺到床上,脚趾头就钻心地疼,不管是吃药,还是按摩,都一点儿用也没有。这其实是静息痛,就是肢体在静止状态下的疼痛。血管发生了病变,下肢随着病变发展缺血加重,血液运送不到腿脚的位置,这时候就算不走不活动,脚也是痛的,休息不动的状态下也不会缓解,而且是越到晚上越痛。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只能一宿一宿抱着膝盖坐着,没法平躺入睡,十分痛苦。 韩大姐很有毅力,她坚持使用血管训练术两年,静息痛逐渐缓解、消失,后来脚再也没有疼过,这解决了她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这些意外的收获让韩大姐着实惊喜不已,逢人就推荐我们的血管训练术,又把这套方法教给了自己患有静脉曲张的儿子,眼见着儿子也好转起来。 有一次回访时,韩大姐有些感慨地跟我说:“血管训练术的效果这么好,是我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我一直以为得了糖尿病,除了天天吃药、看着身体一点点倒下去,就没路可走了。” 韩大姐这么想,也是因为她从小到大看了太多这样的情况。她的家族有糖尿病遗传史,家里的几代老人都是因为糖尿病走的。她的母亲因为糖尿病,离世前在床上瘫痪了两年零八个月,她和保姆也整整照顾了两年零八个月,最后还是无望地看着老人离开了。 她惋惜地和我说:“如果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血管训练术,就能让母亲也试试了,至少没那么难受,没准儿能有转机。” 韩大姐说,血管训练术效果好,又没有副作用,她会坚持训练下去,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想说,血管训练术这么好,知道的人却不多。人们对血管疾病管理方式的误解这么多,也正说明我们医学工作者的普及工作还是做得不够透彻,我们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血管训练术,使更多人受益。" "1.身份权威、方法权威。作者吉训明为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该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常见危重问题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心脑血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国人的重大健康问题,本书颠覆了传统血管相关问题必须去医院、看医生的理念,人人都可以在家养护自己的血管,书中详细讲解了血管训练术即“缺血预适应”的理论与方法。操作便捷,年轻人可预防,中老年人可预防兼具治疗,无创伤,0用药,目前世界范围内暂无明显不良反应报道。 3.实用性强,结合一日三餐和傻瓜式训练。从人体血管结构及运转过程,到如何通过“五高一低”科学饮食预防和降低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讲到“缺血预适应”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将如何自己在家完成日常血管养护分步骤详细说明,随手拿起即可实操。 4.适用于各年龄层。这本书不仅仅适用于老年人,对于年轻人和中年人也意义重大,血管训练术集预防与治疗作用于一体,作者也在书中提出生命全周期管理的理念,在血管出现问题之前我们完全有可能将血管训练到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