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李步云访谈录

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李步云访谈录
作者: 李步云|责编:陆丽云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4.50
折扣购买: 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李步云访谈录
ISBN: 9787010228587

作者简介

李步云,1933年8月生,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人。其父李洛陔于1926年加入共产党,是该区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的支部委员。受其革命家庭影响,1948年正在读初中二年级15岁的他,即已跟随他的老师地下党员刘佩琪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协助刘佩琪组织湖南经世学会娄底分会,师生二人秘密印刷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在成立会上散发,团结广大进步知识分子,迎接湖南解放。1949年11月,李步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四野特种兵干部学校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四野炮一师26团政治处任民运干事。并于1950年10月23日夜里,随部队渡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第一次云山战役打到第五次战役。其间,他曾三次同死亡擦肩而过,最后一次负重伤,左臂被完全炸断,成为六级伤残军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曾两次立功,一次被评为模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他在部队工作5年,在农村工作3年,在江苏太仓县水利局任主任科员3年。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北大学习和研究法律前后共10年。 在改革开放40年里,在中共中央研究室工作1年,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工作39年,曾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主编,在美国及英国、荷兰等10余国家讲学和访问共3年多。后40年的主要贡献是在我国最早倡导依法治国和保障人权,并构建了严谨的法治与人权理论体系,在推动二者写进宪法中起了独特作用。现已出版著作47部,其中独著16部(如《论法治》《论人权》)、主编17部(如《人权法学》《宪法比较研究》)、合著14部。曾在知名刊物《法学研究》发表文章21篇,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35篇。1992年,国务院批准他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2006年,中国社科院授予他荣誉学部委员称号。2014年,中央政法委授予他“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人民日报》曾先后四次开辟专栏对他进行专访,并称他为“敢开第一腔的法学家”、“法治梦的追寻者”、“法学泰斗”、“抗美援朝英雄”。

内容简介

一、红色基因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之所以被世人 称为伟大的民族,是因为创 造了绵延不尽,璀璨无比的 中华文化,这种文化深深融 入每位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 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 因。任何时刻,它都能鼓舞 亿万中华儿女凝心聚力,坚 定信仰,战胜困难,勇于担 当。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 士为了民族复兴和亿万同胞 的福祉,在关键时候无憾无 悔地付出青春甚至生命,以 自己先锋模范行为,影响并 激励亿万民众砥砺前行,共 同迈向美好的明天。 湖南是革命的摇篮,是 红色中国的发源地。在这片 热土上,走出了多位革命先 行者。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 阶级压迫和抵御外敌入侵, 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 业,他们团结劳苦大众和一 切进步人士,建立红色政权 :他们前赴后继、奋勇拼搏 ,为中国革命奋斗献身,在 所不辞。这种忘我牺牲的革 命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李步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 红色传承人。 1933年,李步云出身在 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李洛陔 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成 立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担 任支部委员。耳满目染下, 15岁的他便参加地下党的活 动,团结和组织革命有生力 量。1950年10月19日,一 腔热血的李步云弃赴朝鲜战 场,舍身忘死,保家卫国。 在部队大熔炉里锻炼5年、 农村基层实践4年和太仓县 政府工作3年期间,锤炼了 李步云务实担当、心系百姓 的为民情怀。考人北大学习 法律是李步云人生的重要转 折点。在燕园的8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