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是流动的吗(21世纪读本)/The Big Idea

性别是流动的吗(21世纪读本)/The Big Idea
作者: (英)萨莉·海因斯|责编:徐芸芸|总主编:(英)马修·泰勒|译者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性别是流动的吗(21世纪读本)/The Big Idea
ISBN: 9787521721324

作者简介

萨莉·海因斯,利兹大学的社会学和性别研究副教授,曾任该校跨学科性别研究中心的主任。她专攻的领域是性别、性向、亲密关系和身体。在跨性别的研究领域,她主要研究性别、性向和具身认知之间的交叉和分裂。在性别多样化和性别认知领域,她撰写了大量文章和四部著作,包括《性别,社会与文化》。她是 Sexgen(一个联结各性别研究中心的跨学科网络)的共同创始人和召集人。

内容简介

近年来,“ 性别流动 ”或“ 性别波动 ”之类的术语,在公众意识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性别非二元的观念越来越盛行, 性别多样化者的可见度也日渐提高。“性别酷儿”和“无性别者”,时常用来描述未被传统意义上男人抑或女人这种二元定义所束缚的各种体验和认同。很多人支持超越男性和女性的分类;也有些人声明,他们的性别认同已经随着时间转变而转变。 性别和性倾向都可以被视作以“谱”的形式存在,或者可以说是两个相对独立却紧密关联的光谱。然而,这种类比忽视了“无性恋”或“无性别者”的体验,这两个词语近年流行了起来。 无性恋取向很可能不是新事物,互联网令无性恋社群得以发展,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 2001年成立的无性恋宣传教育社群,其目标是“令无性恋被公众接受和讨论,促进无性恋社群的成长”。由此,无性恋社群中有些人推动在性少数(LGBTQI)缩写词后面增加字母“A”,以使无性恋被视为一种性别认同。与此相应,“无性别者”这个词语被用来指称那些感觉不到自己具有某种性别认同的人。 当我们把无性别者和无性恋认同——根据他们的定义是“在光谱之外的”(off the spectrum)——以及诸如性别流动和性别波动这类认同算进来,把性别认同和性取向当作人人殊异的一套复杂特征的组合可能会更为合理。个体特征可以“更女性化”,“更男性化”,或二者皆非;抑或是“更偏异性恋”,“更偏同性恋”,或二者皆非。一个人或许拥有许多与性别相关的特征,其中一些“更加男性化”,但也有一些“更加女性化”(反之亦然),一种均等的平衡或许多“性别中立”特征——与性倾向相关的特征——也是如此。这些特征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随着有关这一议题的理解在不断增进,种类繁多的可能的组合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近来描述性别认同与性取向的术语激增。 女演员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1960— )也抗拒将一个人定义为非女即男,她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说道:“我不是很清楚我是否真的可以说我是个女孩——很长时间以来我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男孩。我不清楚,谁又清楚呢?事情是会变化的。”澳大利亚女演员兼模特鲁比?洛斯(Ruby Rose,1986— )有过类似的说法:“我的性别是相当具有流动性的,每天醒来我都会感觉自己更加性别中立一些。” “老虎乐队”(Le Tigre)和“男人乐队”(MEN)的成员 JD?萨姆森(JD Samson,1978)说自己是“后性别者”(post-gender),还发表了女性或是男性的性别二元论已经过时的论调。不仅是年轻人在明确表达自己的性别会流动:例如,喜剧演员埃迪?伊扎德(Eddie Izzard,1962— )说自己是“一个完全的男孩外加半个女孩”,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1960— )时常展现他人格中作为第二自我的“克莱尔”的一面,音乐家皮特?汤申德(Pete Townshend,1945— )曾说,“我了解作为一个女人感觉如何,因为我就是个女人。我不愿只是被划分成一个男人。”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外,名人们也在明确表达非二元论的性别认同,包括巴西模特 Lea T(1981— )和加拿大作家雷?斯庞(Rae Spoon,1982— )。 性别多样性虽然越来越受到认可,但它仍然是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 简短的发问往往难答。 太空是什么形状的?AI会取代我们吗?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性别是流动的吗?这些问题中,有的长久以来困扰人类,有的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 The Big Idea系列以这些简短的发问为引,梳理了人类探寻答案的历程,探讨这些问题在21世纪的新答案。这些或宏大或幽微的问题,不仅仅是对人类群体的关照,也勾连到每个个体的命运。 The Big Idea系列用不同字号区分内容的主次难易,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取。 如果你是地球的常住居民,这是一份21世纪地球居民读本。 如果你是恰巧路过的时空漫游家,这是一份21世纪地球深度游手册。 如果你是前来考察的星际观察员,这是一份21世纪人类思索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