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4.20
折扣购买: 系统整合
ISBN: 9787577213125
徐珂:系统动力派NLP执行师认证导师、“42天珂轻松减重训练营”版权课研发人。该训练营自2018年开课至今,听课人数超过35万,帮助8000多名学员共减重7.18万斤。 许冬云:深耕教育30多年、畅销书《身心减负》《重塑身心》合著作者、NLP专业执行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师、DISC版权课授权讲师。在100多次教师、家长培训讲座上讲授,提供了500多次关于家庭、婚姻、青少年问题的个案指导。 陈倩:20年企业管理职场人、“80后”三娃妈妈、国家高级经济师、系统整合践行者、人智学学习践行者、儿童观察与生命健康家庭护理实践者。
爱与幸福同时拥有 ■ 纪色斐 系统动力派NLP执行师 家庭系统整合师 徐珂老师嫡传弟子 女性能量课程授权导师 DISC授权讲师 曾经的我,在成为妈妈后,丢失了自我,满眼只有孩子,看不见老公和身边其他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后来遇见徐珂老师,我看见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重拾被忽视的爱,重建温柔流动的爱,拥抱爱与幸福。 重拾被忽视的爱——家庭关系和谐有爱 曾经的我,在生完女儿以后,和很多妈妈一样,满眼只有孩子,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女儿身上,关注女儿的一举一动,甚至女儿拉一泡屎,都要去闻一下,别人对我的好,我全都看不见。在女儿喂养方面,我很细致用心,要求家里人跟我一样,一旦和我意见不同,我就会觉得身边的家人对我有意见或者不爱我。我的家庭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矛盾重重。我家公家婆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为了孩子,但我看不见其他人的付出,心中只有对老公的埋怨,对家里其他人的不满。我曾经问老公:“如果我和你妈妈同时掉水里,你会先救谁?”现在回过头想,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坑里面,有点产后抑郁,看不见身边的家人对我的好,看不见老公对我的爱。 2019年,我第一次上徐珂老师的个案工作坊和女性能量工作坊课程,回到家后,看到老公正在收拾家里。如果是以前,我会很生气,觉得他这样做是在表达对我的不满,指责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但是那天,我改变了态度,我笑着对他说:“我好像进错门了,这是咱们家吗?”老公当时很开心。我还跟他说:“老公辛苦了!”这是我以前从来不会说的话。我以前从来看不见老公的辛苦,对他的态度和语气也不好。以前我叫老公做一件事情,他没有按照我说的来,我就会想他到底爱不爱我。后来我意识到在与老公相处时,自己不是在妻子的位置上,而是经常在“小孩”的状态中。 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我把老公投射成了父母。父母才会无条件地满足我,但和老公相处时,不应该是这样的,老公和我是平等的。当我能够看见身边的人和察觉到他们的爱,我发现自己变得身心轻松,与身边人的关系也好了很多。虽然身边的人还是那些人,但当自己转念后,发现老公其实还是跟原来一样爱我。和老公的关系好了后,对家里其他人,例如家公家婆也没有那么多意见了。 2022年,我第一次做个案,看见自己在生活当中经常会有派生情绪,就是想要通过派生情绪来引起老公还有爸妈的关注。第二次做个案,我看见自己在原生家庭和现有家庭中被父母和老公爱着。确实如此,我是一个幸福的人,被身边的家人爱着,只是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通过个案,去看见和觉察自己;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重拾被忽视的爱,重新感受家庭关系的和谐有爱。 派生而流动的爱——亲密关系轻松愉悦 徐珂老师的女性能量工作坊课程,让我学会了六字箴言:“我不会,可以吗?”在老公面前,要学会示弱。以前我语气很僵硬,觉得老公必须为我做事情。后来就改变了,跟老公说完一件事后,再加一句“可以吗”,效果很好,我老公回复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他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老公收拾东西,我经常夸他,说他真是太厉害了,怎么不去当收纳师。这样他就会很开心,更愿意去做家务,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 以前我很少向老公要求买什么,我认为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了,他应该知道我需要什么,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女人在有需求的时候不懂得表达,不会向老公提要求,就会导致对老公有很多不满。比如,我老公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送我U盘和移动硬盘,从来不会给我买包包或者鲜花之类的。我当时对他有很多不满,觉得他不了解我,不懂得女人的需求。听了徐珂老师的课后,我明白了要主动向老公表达自己的需求。在生日、情人节等重要时刻,我会直接把网上的购物链接发给他,让他给我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包包、香水、口红等等。他下单后,我还会截个屏发给闺蜜,有时候也会发朋友圈晒晒幸福。这样子自己开心,老公也开心。 每一次学习,都让我有不同的收获和改变。我偶尔在老公面前会有派生情绪,这种时候,我就会自我觉察和提醒自己,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主动跟老公表达。 温柔而坚定的爱——亲子关系融洽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在孩子面前示弱,接受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当女儿问到我不会回答的问题时,我就会很坦然地跟女儿说:“我不知道。”当我能够在女儿面前表示自己不是什么都懂,也有不知道的东西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变得轻松起来,女儿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以前,我经常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和老公吵架,经常在女儿面前数落老公的不是。后来,我学习了亲子关系里的铁三角关系,开始在女儿面前夸老公。以前,老公做饭的时候,我经常会说他做的饭菜不好吃,而那段时间女儿也会和我一样挑剔。后来,我改变了,不管是不是我喜欢吃的饭菜,我都会在女儿面前说:“爸爸做的饭菜太好吃了,色香味俱全,跟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做的一样。”结果女儿每次见人都会很自信地说:“我爸爸做的饭菜就跟五星级酒店厨师做的一样好吃。” 家庭系统中的整体、平衡、次序让我学会了肯定老公,这样老公在女儿面前树立了权威,女儿会觉得爸爸是这个世界上*厉害、*有力量的人。同时,老公也会给我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家庭氛围变得温馨和谐,孩子的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我女儿在幼儿园阶段曾经性格腼腆内向,在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主动。后来,我发现当我和老公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女儿足够的陪伴,并总是给她鼓励和肯定时,女儿就变得大胆主动些,性格也开始变得开朗活泼。进入小学阶段,她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比较有主见。在2023年,女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获得了不少奖项。给女儿温柔而坚定的爱,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和谐,父亲有力量、有规则,母亲慈祥、温柔,女儿开朗、活泼。 爱与幸福同时拥有 在现实生活中,我与老公尽管会有小吵小闹的时候,但是我和老公的心永远是在一起的。当我的亲密关系良好的时候,我发现我还能影响别人。这就是助己助人。2023年,我做了6个与亲密关系相关的个案,6个案主代表呈现的结果都是与老公的关系亲密、轻松、愉悦。这是很多人追求的亲密关系的理想状态。 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与觉察改变,我各方面的关系都变得越来越好。在家庭关系中,我看见了身边所有人对自己的爱,感受到了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与老公的相处有派生而流动的爱,亲密关系更加轻松愉悦。在亲子关系中,给女儿温柔而坚定的爱,父亲更有力量,母亲慈祥有爱,女儿活泼开朗。我想,这就是我的家庭婚姻生活:同时拥有爱与幸福。 因为自洽,所以从容 ■ 王爱华 在体制内工作三十年,金融行业退休高管 人力资源管理师 NLP执行师 DISC授权讲师 你会做父母吗?你爱你的孩子吗?你知道爱也会有毒吗?一个母亲的爱如何从盲目走向觉悟,或许我的经历会给你一些启发。 2018 年是我*焦虑的一年。原本按部就班、平顺的生活遇到严重的挑战,上高三的女儿在高考之前的关键时刻不愿去上学了,先是被发现晚自习逃学,后来不出家门,在家躺平。她的这一系列行为,带给我深深的恐惧。我们想当然迅速地给她贴上了“青春期叛逆”的标签,当时我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女儿从小到大乖顺省心,身体好,学习好,智商高,情商高。没怎么补课,她就轻松以高分考进我们当地的重点高中。在我的预想中,她会考上国内一流大学,顺利地就业并取得不错的工作成绩。 但是,事情的发展一步一步远离了我的预想,女儿确诊患了抑郁症,这迫使我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开始,我走进“智慧父母课堂”,老师问我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想学一个方法,回去用在女儿身上,让她听话照做,但老师让我先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女儿不上学,难道是因为我吗?我踏实做人,努力工作,不应该是她很好的榜样吗?我只有这一个孩子,给她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给了她全部的爱,这还不够吗?我们夫妻和睦,家庭美满,从来没有吵吵闹闹、让女儿不安,我做错了什么?我带着问号,踏上了探索自己与学习成长之路。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要先弄明白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我出生在一个五口之家,家中有爸爸妈妈、两个哥哥和我。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是一个出色的裁缝,十里八乡就我们家有缝纫机,所以,妈妈花了很多时间给周围的人做衣服。妈妈一边做衣服,一边自己带孩子,太累了,但爸爸妈妈很想要一个女儿,所以就有了我。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两个哥哥都很宠我,那时,物资匮乏,平时*常见的好东西就是鸡蛋。妈妈每次都煮两个鸡蛋,我一个,两个哥哥平分一个。记忆中,上小学以前,我是趴在妈妈的后背上长大的。不管带我去哪里,我如果不想走路了,都是妈妈背起我。开心的时候,我在妈妈后背上笑;受委屈的时候,我在妈妈后背上哭;困了,我在妈妈后背上睡。其实那个时候,妈妈身体不好,本来身材又瘦又小,不知她哪来的力气天天这样背着我。到我上小学时,有一次我不想走路,故伎重施,说:“妈妈,蹲下,蹲下。”妈妈笑眯眯地装作不明白,说:“干什么呀?”边说边蹲下来,我哈哈大笑地趴在她的背上,妈妈吃力地站起来,这时邻居走过来,笑着说:“大姑娘喽,比你妈妈都高了,不能再让你妈妈背着了。”小小的我觉得不好意思,红着脸从妈妈后背上往下滑,妈妈用双手抓住我,不让我下来,打趣说:“背着吧,背着吧。”她对我的宠爱是没有边界的。但从那以后,我再没让妈妈背过。爸爸每次休假回家都会带好吃的,如高粱饴、大虾酥、白糖、橘子、香蕉……带给我们兄妹仨无限的快乐。爸爸妈妈和两个哥哥从来没有打过我,也很少训我,我们三个孩子从来不吵吵闹闹,我们一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没有一段关系是完美的。由于妈妈的注意力几乎全在我身上,所以她对我的控制欲很强,不允许我做她认为不好的事情。这种控制欲由我代际传递到了我女儿身上。 这导致了我*大的人生卡点——限制性信念。我对完美人生的定义就是高学历、在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有美满的生活。我在求学和工作的时候一路坎坷,我没有一个好的学历,在我就业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又赶上了国有企业改革,企业一夜之间破产,我失业后辗转再就业,尝尽了艰辛。这些是我生命中重要的节点。一直以来,我觉得是因为我没有一个好的学历,才造成了艰难的现状。这些限制性的信念影响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我不希望她像我一样遭受这些磨难。我要求她争当三好学生,各科成绩都要优异,把优秀当习惯。我给她在校外报了英语、舞蹈、钢琴、主持、书法等培训班,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创伤。女儿一直是学霸型的孩子,我认为她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个一流大学,考上个好大学就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工作就会找个好老公……,人生就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任何一步都不能错,只有这样才会幸福,所以,我当时所有的精力都在她的学业上。我预设了孩子的成长之路,从来没有和她认真探讨她的未来,从来没有认真去倾听她的内心想法,从来没有想过忙忙碌碌的她在想什么?她真的快乐吗?她愿意按照我的预设去做吗?而我的丈夫与我家庭氛围相似,价值观相同。我们的小家庭很和睦,我与丈夫高度认同彼此的观点,使我更加确定这套标准绝对正确。每当女儿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们总是想当然地驳回。 随着我不断学习,我终于明白了,一直以来,我只是跟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盲目地前行,随大流不一定正确。我没有尊重她个人的发展意愿,不知道她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所谓的对她的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倾听她的想法。我把我的价值观强加给她,把我的喜好强加给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就应该这样去做,就应该学习好,就应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过美满的人生。 *重要的是,我除了工作,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女儿身上,这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我带着控制的爱让她感到窒息,同时我也没有了自我,为女儿而活。当她不按照我的意愿行动的时候,我不但愤怒、恐惧、焦虑,同时还有深深的委屈。 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和女儿探讨规划她的未来。女儿出国后,给我们写了一封长长的“坦白书”,告诉我们高中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当我看到女儿写 “厌倦了好学生的生活”,“厌倦了每天像军训的生活”,“厌倦了填鸭式的教育”。“作文都有范式,虽然作文经常被全年级当作范文,但我很不屑,因为不能表达我的真实想法。没人管我是不是有求知欲,只要求我听话”,“我不想听话”,“我想看看真正的世界,大大的世界”。“妈妈说,考不上好大学也没关系,可以去捡垃圾”。“当我想见识世界的辽阔的时候,所有人都逼我把视野变窄”,“所以我觉得我的世界完蛋了”,我的心碎了。我心疼女儿,心痛她所经受的痛苦,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对女儿从小到大的控制与高压,破坏了她内在的系统动力,打破了她内在系统的平衡,让她长期以来既想蹦跶着去探索世界,又想满足我们的期望,按部就班地达成我们的心愿。她长期被这两种想法撕扯,*终抑郁。 我从前执迷于让女儿按既定剧本发展,是因为我想尽可能规避所有的“弯路”,以此减少潜在的伤害。妈妈对我是这样,我对女儿亦如此。可谁能保证她按照我的意愿行动就会一生顺遂无忧?父母能做的其实不多——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经济与精神上都不需要外求他人。 不断学习,不断与自己和解,不断与女儿和解,从心理上做好分离。我对女儿的爱由之前盲目的爱变成了觉悟的爱,放手让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她想成为的人,不再活在我的期待里。后来,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世界名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三个专业,其中之一是心理学。她通过学习疗愈了自己,战胜了抑郁症。她还尝试了自己热爱的创作,拍了部电影,拿了一些奖。我也安心地过自己的生活,不再觉得必须有好学历才有底气,对于以前认为很宏大的事情,也逐渐祛魅了。因为自洽,所以从容。世界忽然变得更大了,阳光明媚,万物可亲。 ★ 系统整合,揭开事业成功和家族幸福的奥秘。 ★ 系统动力派NLP执行师认证导师徐珂、NLP专业执行师许冬云、20年企业管理职场人陈倩共同主编。 ★ 双色印刷,双封设计,随书赠送精美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