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龚静读画(修订版)

写意--龚静读画(修订版)
作者: 龚静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写意--龚静读画(修订版)
ISBN: 9787547304846

作者简介

龚静,20世纪60年代中期生于上海嘉定。1986年复理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任教于上海医科大学人文部。现就职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城市野望》、《写意——龚静读画》、《要什么样的味道》、《文字的眼睛》、《倾听生命》等著作十多部。 作品收入《上海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散文卷》、《繁华与落寞——都市女性散文》、《上海作家散文百篇》、《你可以信赖他——2002笔会文粹》、《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等多种散文随笔选集。作品被选人上海市高中语文课本。 获第三届“上海文化新人”荣誉称号(2000年)。 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散文)(2006年)。

内容简介

历史人物都消失在了时间的流水里,无论是李煜,还是韩熙载,但这幅 画却流传了下来。夜宴,倒是给了我们后人一卷想象和体验历史的影像。 夜宴继续着。听乐之后,观舞。但见韩熙载亲自上阵打鼓,幞头裥袍的 客人或拍手或打板,粉青裙衫的女子应节起舞,另一个女子则拍手应合,而 托着茶食的女子则与适才的琵琶女错身而过,有驻足聊上几句的意思。“观 舞”的场面似乎因为韩熙载的鼓声,显得格外热闹,人物的动作、表情、姿 势、方位在在不同,顾闳中的笔错落有致地控制着这样一个欢闹奢华的场面 ,朱红的衣衫罗帐羯鼓,更是烘托了粉青衣衫的舞女身姿。琵琶女反举琵琶 的姿势,和女仆右托盘子的样子,视觉上恰好呼应,感觉非常圆融。 夜不知不觉中已经深了,房间里虽然还是烛火通明,似乎透出了些疲意 。人的心里其实也涌上淡淡的倦,打完鼓的韩熙载走进内室,侍婢端上一盆 水来,供他洗手、擦汗,榻上的婢女呢,也一旁围侍。夜夜欢宴啊,眼光里 韩熙载似乎看到窗外的竹影绰绰,心有所动,依旧依旧,愁肠结,天下天下 ,谁的天下呢?不如醉生梦死吧。还是听歌听歌。 一道大屏风一隔,画卷开始了第四部分,韩熙载敞露胸膛,盘坐椅上, 手执绢扇,似与椅前的婢女说话,旁边俩婢站侍,面前则是五位女子笛子、 筚篥、箫之合奏,吹些什么?是一曲《春江花月夜》,还是浔阳江头枫叶红 ?莫想往事,只有眼前的繁华,耳旁的乐音。顾闳中画韩熙载的表情似乎总 不那么热烈的、喜形于色的,反倒是有点点落寞的样子,好像一室的热闹仍 然挡不住满怀的苍凉似的。或许,是因了顾闳中实际上的心知肚明吧。不知 李煜是否察觉到这满园春色里的惆怅,好像未迎春来已伤春之感。 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听的曲子会听乏,再俏丽的舞姿也会看厌,屋子 里虽然也还是余韵缭绕的样子,但已是稀薄的回声了,人们的神情明显地有 点阑珊,男人与歌女们交谈着,韩熙载一手举于胸前示意,一手握着鼓槌, 似乎尚未尽兴,还要重新开始,请宾客们安下心来,稍稍休息一下,来个作 乐到天明吧。他身后有个宾客搂着舞女,调笑的样子,是酣歌达旦的意思了 。 整幅画就这样戛然而止。 一腔苦衷托寄也好,纵情声色也罢,欢饮至拂晓又如何,韩熙载知道出 相或者不出相,一样啊,今日欢宴,明日或为刀下鬼,江山社稷,林水春花 ,终随流水匆匆去,罢了罢了。 韩熙载的夜宴总是要散的。历史的夜宴也散了,文化的“夜宴”则满室 生辉。现在来看《韩熙载夜宴图》,韬光养晦的背景淡了,看到的是南唐的 歌舞,南唐的器物,南唐的乐器,南唐的服饰,南唐的色彩,以及顾闳中浓 淡得当的设色敷彩,清雅婉约的线条勾勒,那些歌舞女的衣衫、垂绦,配色 淡雅,飘然如风,仿佛给了我们遥想古典的想象依据。那五女合奏的场面, 更是成了当下画家描摹古典的对象。夜宴的遗韵,倒是现代人回首的明月春 花。 ’ 夜宴的场面是时间和空间交杂的,歌舞是次第进行的,人物在空间里活 动,还是夜晚欢场,一幅画如何处理?顾闳中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将 不同时间段的歌舞演奏,同时出现于一幅长卷,而长卷的形式似乎也暗喻了 一种时间性,当你慢慢展卷,画面渐次呈现,仿佛看到一段段歌舞表演鲜活 眼前,夜宴的盛景已然还原。而每一段落间的屏风、案几、床榻甚至乐器, 其实既是空间摆设,也是画家转换布置场景的道具,比如第二部分中那个托 着盘子的婢女和一曲终了的琵琶女的闲话,若歌的过门,一种自然的过渡, 这时韩熙载进内室休息,屏风既是隔,也不失通透,已然又一幕拉开了。时 间空间化了,空间呢,充分表达了时间的长度,就好像那些崇山峻岭,无论 远近,全部共同矗立在山水立轴里。 《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错落不乱,视觉里没有沙子,那些朱红点缀恰 当,看五女合奏一景,起首吹笛女的红裙,末尾筚篥女的红襦,以及红和粉 青相问的绦带,浑然天成,视觉流畅地掠过,仿佛原本就应该那样的舒服, 其实匠心就化在了这看似平常的舒服当中。这些色彩,已然让我涌起唐代人 物画的感觉,《簪花仕女图》衣袂之薄如蝉翼的飘逸,《俪人行图》虢国夫 人的半臂抹胸的鲜艳雍容,只是“夜宴”里的女子到底是家蓄歌女,自然不 会那么雍容华贵了,粉青粉绿粉白的,雅致与多彩并存,到底离那个气象万 千的大唐已经很远了,女子的身段是清秀玲珑了,丰腴不是审美标准了;窄 袖的短襦和长裙代替了抹胸半臂,绦带系束腰间,余皆垂下,仿佛翩然走过 而留香,身上的披帛比唐代女子的明显地窄了、长了,仿佛添了袅娜的破折 号,然后,延伸到了宋代的庭院。 乃至现代的舞台。2003年10月,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了歌剧《夜宴》,这 是中国音乐人郭文景1998年应英国伦敦歌剧节委约创作的《夜宴》的北京版 。没有躬逢其盛,不知“夜宴”的奢靡和浮华是否使我们反而看到了它背后 的颓势。曲终人散,繁华的苍凉,似乎是一切盛宴的结局,如同炮仗过后那 一地的红纸屑,若残尸,涌上百般无奈和惆怅。多么璀璨的生命,只是一瞬 罢了。 常常,在历史的漩涡里,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一切,也不知这些力量终究 如何合力而成,只是莫名的,人就陷了进去,回天无力。韩熙载或人生长恨 在心头,李煜当是故国明月不堪忆,顾闳中呢,或许也感叹,但完成了他的 本分,倒也留下了痕迹;那些“夜宴”里的人呢,就变成了历史的记忆现场 ,那也是顾闳中的“视界”吧。至于我们后人,或许有了一份凭借,恍惚回 到消失的场景,或许尚可艺术地再现,不过已是我们希望的“夜宴”了吧。 不关历史什么事了。要说的还是那无论朝代、何必时空的人生吧。 那就不妨简单些,就看看《韩熙载夜宴图》里的人,服饰、摆设、器具 、氛围。倒也实在。 P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