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新主张/中华家训智慧
作者简介
郦波,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教师,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及《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
内容简介
什么是良心? “良心”这个词出自《孟子》一书,宋代理学大 师朱熹在注释时说:“良心者,本然之善心。”也就 是说,良心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的善的一面。 事实上,孟子之所以会提出“良心说”来,是因 为他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 在人世中被现实污浊了。只要每个人能找回人性中本 来就有的善的一面,那么人人皆善。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会问,既然人性本善,那么 恶又是如何出现的呢?能污浊人性的黑暗现实又是如 何产生的呢? 所以,同为儒家传人的荀子就不同意孟子的观点 ,他认为人性本恶。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人才需 要不断学习,由此来改变自己恶的一面。这样人人修 身,才有可能社会和谐。 事实上,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在 人类文明史上已经争论了数千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 定论。但是毫无疑问,人性中一定有善的一面,否则 ,人们不会把向善作为终极目标;人性中也一定有恶 的一面,否则,人们不必把修身作为人生进步与成长 的起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良心,既可以是人性 善的觉醒与回归,也可以是对人性恶的超越与升华。 所以,刘沅在家训里说“孝在修德,德在修心” ,并用天地自然孕育万物的规则做比喻,一方面是提 醒子弟不要忘记自己良善的本心,另一方面也是要让 子弟不断在现实中去修炼那颗良善的本心,而保持本 心与修炼本心的出发点都在一个“孝”字。 这让我想到前些年颇有争议的一件事。 前些年,当各地中小学开始推行孝道教育,提倡 孝亲行为时,让孩子为父母洗一次脚成为各地中小学 纷纷效仿的一种德育实践活动。 可是,一位知名学者却因此发出批评的声音,说 “应该抵制孩子给父母洗脚”,“小学生给父亲洗脚 是愚孝”,并引用鲁迅先生批判《二十四孝》的例子 说:“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翻的东西 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推翻, 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 一时间,这样的观点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对此, 各方意见纷纭,却也争得不亦乐乎。 对于这位学者的观点,沧溟先生觉得有几个不得 不问与不得不思考的地方。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 确实专门谈及古代孝道的问题。但就算是二十四孝, 鲁迅也主张辩证地看待。像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 绩怀橘,鲁迅都认为可以效仿,甚至模仿陆绩做了鲁 迅怀橘的想象。而鲁迅批判的主要是老莱娱亲、郭巨 埋儿这种为了提倡所谓的孝道,做出不近人情、泯灭 人性的伪善行为。因此,就算是鲁迅对二十四孝的故 事总体上具有嘲讽与批判的态度,毕竟也没有否定过 给父母洗脚的孝行,也没有认为给父母洗脚就是愚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