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孩子没问题

别担心孩子没问题
作者: 毛妍力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0.70
折扣购买: 别担心孩子没问题
ISBN: 9787510875564

作者简介

毛妍力,家庭教育指导师,萨提亚专业认证家庭教育践行者,曾受邀到多所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课堂,家有一个开朗懂事、深受同学老师喜爱的青春期帅哥。 在多年家庭教育实践中,她发现,家长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家长完全没必要去过度焦虑,也没必要急于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 《别担心,孩子没问题》是她多年的经验总结,能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内容简介

你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01 父母如果能学会爱自己、欣赏自己,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说不定能在自己人生中创造出奇迹。 同时,孩子是父母的天使,他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感悟生命、体验生活、放下对完美的执念。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在意旁人对我的评价,导致我对自己有很多的批判,对自己有诸多的不满意,可以说那段时间我彻底否定了自己,认为自己极其不堪。 虽然我很爱自己的儿子,但还是不得不说,我的儿子有缺点。他是那种一根筋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做到极其完美才肯罢休。 有的人羡慕我的孩子很听话、很自觉,说我儿子这么小就知道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然而我却很心疼这样的儿子,因为我发现儿子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显得很紧张,生怕自己做的不如小伙伴好。 他胆小自卑,极其敏感,总是害怕有人来欺负他,常常一个人默默发呆和玩弄玩具。为了让孩子能够自信点,我无数次对孩子说:宝宝妈妈爱你。可惜并没有什么用,我不知道哪里出错了。 直到儿子6岁生日那一天,我看到他在卡片上写:我最大愿望,是希望妈妈快快乐乐,对自己要求不要那么严格,因为妈妈已经很棒了。 拿着这张卡片,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号啕大哭。 我流着泪走到儿子身边,紧紧地抱着他亲吻他,儿子默默地给我擦着眼泪。透过儿子那纯净的眼神,我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与渴望。 孩子这张卡片犹如当头一棒,让我从混沌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这是我第一次重新换个角度来看自己,是儿子提醒了我,孩子形成吹毛求疵这样性格的根源在于我自己。我越是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孩子就越是会学着我的样子对自己苛刻。 看了儿子的卡片,我开始反思自己。 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孩子当前的状态其实能真实反映出父母当前的状态。 尽管我内心无比疼爱孩子,然而由于我对自己有如此多的不接纳,因此我的这份爱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份沉重的负担。 其实每个孩子都深深爱着父母、都忠诚于自己的父母,因为爱所以忠诚,因为忠诚所以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 我不希望儿子重复我的命运,更不希望他像我一样不快乐地长大,对自己永远都是不满意。但是,事事追求完美的活法,会让人很累,不仅如此,还会带给人很多委屈,以及很大的自我牺牲感。 为了让毫无负担的爱流向孩子,我应该学会做个完整的妈妈而不是完美的妈妈。 02 遇到过一个家长来咨询家庭教育,一进门,就絮絮叨叨地向我数落孩子的缺点。 “我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热度,很容易半途而废;缺乏积极性,从不主动,也没有计划,就算有计划都是说得好听,动手执行时却很难做到;又舍不得吃苦,很懒;做事没有做就会哭闹,脾气也大……” 没等对方说完,我就忍不住插话了:“不好意思打断一下,你能跟我说说你的孩子有什么优点吗?” 对方愣住了,思考许久,才想到两个并不算优点的优点。 “他吃饭不挑食,穿衣服也从来不挑,买什么穿什么。” 我问:“除了这两点,你还能想到孩子身上其他的优点吗?” 对方无比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么,你呢?你的优点是什么?” 这位家长同样想了很久,才一脸为难地告诉我:“我实在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优点。我就是一个全职妈妈,每天只会在家打理家务,没什么出息,心里蛮自卑,因为我觉得其他女性都做得比我好。” 我安慰她:“谁说干家务就没出息?把家务打理好,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甚至还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没有这些能力,能把家里收拾得整洁明亮吗?能做好一家人都爱吃的饭菜吗?所谓众口难调,要让一家人在每一顿饭中,都吃上自己喜欢的美食,是很不容易的。” 我问这位家长:“你快乐吗?每当你否定自己、看低自己时,你是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还是更加消极?” “当我否定自己,我的情绪会变得更加低迷,所以我才希望孩子能积极主动啊。可是无论我对孩子怎么说都没有用,我就很着急很焦虑,想着这样下去如何是好?但是我并没有在孩子面前流露过消极情绪,在孩子面前我都刻意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当我们父母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欣赏自己,从而对自己很多批判时,我们的孩子同样也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不欣赏自己,对自己诸多批判。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青出于蓝,同时很害怕孩子会活得像自己现在这样不如意,但父母越害怕,孩子就越有可能成为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样子。 如果父母对自己有很多的不满意,无法接纳自己,那么自然就会不快乐,自己不快乐,又怎么能带给孩子快乐? 我接着说:“请先谈谈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是要改正的,再谈谈目前你希望自己孩子改正的地方。” 等这位家长说完,她就惊讶地发现,孩子的缺点和自己的一模一样,简直像是复制粘贴的一样。 家长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都对孩子太过关注,以至于看到孩子身上出现一丁点不良行为,都会非常焦虑和担心。我们容易放大孩子的缺点,明明自己身上也存在这些缺点,但偏偏我们就认定孩子出了问题,而忘记了反思自己。 其实当你接纳了自己,就能看懂孩子,欣赏孩子,所以,父母要学会自我悦纳,也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03 我们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人格的一部分。 当我们不理解、不接受自己,仅仅只是强制性地在行为上改变自己,经常没有什么效果。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要从接纳自己的童年经历开始;接纳自己的童年,要从接纳自己父母的不完美开始。 人生的每一段经验都是一笔财富,无论这经验是好是坏,都是这个世界赐予我们的礼物。 曾经我很不喜欢那种自私、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我也很害怕自己会成为自私的人,更加无法接受自己遇到困难时也会退缩。 尽管我的内心很想自己坚强勇敢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做到。因此我对自己产生了愤怒、哀伤、焦虑等等负面情绪。 我之所以无法接纳自己的缺点,是因为童年时期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妈妈做了一大桌子美食,这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是完全无法抵挡的诱惑。 我兴奋得堪比中了头等彩票,早把妈妈说的那些诸如“客人优先”“要有礼貌”之类的话,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直接开始夹菜吃饭了。 正当我吃得很开心时,父母突然把我拉到一边,严厉地教训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只顾自己吃,没有看到还有那么多客人吗?” 顿时,我感觉特别地羞愧,好像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一样,无地自容。 我默默放下碗筷,蹲在一边不停地责备自己。 这份愧疚一直伴随着我长大,从此我努力想要变成很无私、很大方的人。 上学的时候,我对同学十分慷慨大方;工作后我又无比积极,当同事有事情需要帮忙,我总是很爽快地答应。 虽然表面上看,我就是老好人一个,然而我心里其实压抑着很多委屈和愤怒。 看起来我为同学、同事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但其实吃力不讨好,我和很多同学、同事的关系反而很脆弱,不堪一击。 我越是不接纳自己的缺点,就越是压抑,越是压抑,我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越脆弱。 当我不允许自己自私,那么我对孩子的爱,就会变成那种中国式母爱——无微不至、事无巨细,用牺牲自己、耗尽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 中国式母爱过于“伟大”,这样的情况下,我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想要什么?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孩子会在卡片上写下希望妈妈自私点的原因。 有一次,我去上舒老师的课。舒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名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课,在这过程中,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回忆起童年的悲伤,想起过去那个渴望父母的爱与肯定的自己…… 最后,我的悲伤都变成了泪水,彻底地释放了,哭完之后,我放松了。我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我只知道,我的心情确实轻松了很多、自在了很多,整个人变得无比的轻盈、舒畅! 04 慢慢的,我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开始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也开始接纳自己所有的不完美。 我开始欣赏自己,也学会放下愧疚和补偿的心理,来爱我的孩子,真正做到给予孩子力量与自由。 当我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之后,我开始变得放松了。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做事情都追求精致和完美,也不会委屈自己全身心地服务身边的人。 当我改变了自己,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我发自内心喜欢自己,对生命充满敬畏,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开始真正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喜欢的人待在一起,我的兴趣爱好变得越来越广泛,生活多姿多彩;我变得更加积极开朗,即使患上重大疾病,我也依然能快乐、勇敢地去面对。 我的儿子也变得越来越活泼大方、彬彬有礼,还常常用诙谐幽默的口吻,与我拌嘴说笑。家里时常充满欢声笑语,显得温暖甜蜜。 每当看到孩子灿烂的笑容,或是听到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梦想、学校发生的事情时,我都会很开心。 这种从内心洋溢出的自信,为我的生命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认同每个人的存在价值。 做完美的父母很辛苦,当我们要求自己完美,自然就容易用挑剔的眼光批判孩子,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出现矛盾。 因此,爱孩子,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让孩子感受到的父母真实的、完整的爱。 父母唯有不苛求自己做到完美,对自己有所宽容,允许和接纳自己的缺点,这样的爱才能没有负担,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满足和安全感。 爱孩子,重点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讲了多少道理,因为孩子是以我们父母的真实状态为标杆的,所以爱孩子,要看父母做了什么、活成了什么样子。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完整而非完美。父母允许自己有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更加有力量和爱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你所担心的那些问题,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须。多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你会发现孩子并不差。戒掉焦虑,当一个轻松、快乐的家长,筑造幸福、美满家庭。《别担心,孩子没问题》是她多年的经验总结,能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