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作者: 志坚
出版社: 厦门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60
折扣购买: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ISBN: 978756155075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天、地、人的融会 人生于天地之间,以信立身。人在做,天在看, 要对得起良心。一个人讲求信义,是一种信仰(天) ,是融于社会(地)的需要。天地是儒学追求幸福和 谐安宁的终极关怀,是儒学的彼岸世界。儒学的思想 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 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 比强大。 作为社会性的人,每天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 任就十分重要了,这正如康德将“不说谎”作为普遍 道德律一样。守信是任何社会群体所必然要求个体遵 循的普遍礼俗和“道德”法规,否则社会就无法维系 。它并非是人类诞生之初的本原状态,而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生存被迫共同约定俗成而产生 的一种存续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和,也才能和 天地共生共荣。故“信”是天、地、人的融会交合之 处。 显然,只有“信”才能让我们滋生力量,上达天 ,下及地,以至天人合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从古以来我们一直在追求构建和谐社会,那么和 谐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夫妻、父子、兄妹、亲戚、 邻里、上下级、不同行业者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 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天地万物之 间和谐而快乐地相伴相生。 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和顺应,顺应 自然,顺应社会,是一种理性的智慧,而不是盲目地 随波逐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虽敬畏有余 ,却不是对自然万物的战栗地崇拜。总之,有了“信 ”,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强大,无畏无惧,心平气 和,这是信念的力量。 那么这儒学中的“信”是指什么呢? 所谓“信”,通俗地讲就是做人的信用。按照当 今社会的标准来看,信用表现为诚实守信,说话算话 ,遵守诺言,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诚信度。 一个人的诚信度,不仅包含自我处世为人的信用,也 包括对他人信德的信任程度,即人信而信人,这种人 信与信人是基于人性的信任和安心的;当然,在一定 程度上也包含了做人的自信心。总而言之,所谓信, 就是为人的信用、相信他人与自信心这三者的统一体 。这是儒学中的精髓,是我们修缮自身的法宝。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有一段关于为人之信的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做人如若不具备信德,就 不知道他有什么可取之处了。好比牛车缺乏輗、小车 缺乏軏一样,这样的车靠什么来行路呢?孔老先生的 意思很明显,一个人纵然才华盖世,学富五车,倘若 做人缺失了信德,就像车子缺少了輗和軏。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特别看重信念的人。 子贡曾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 “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 ;“民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如果不 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子 贡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所以死亡不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可怕的东西,最可怕的 是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 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信仰。 当下,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繁荣富强,不能 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还要看每 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是否觉得安全?他是否觉 得快乐?他对自己的生活是否真正有认同感?这就是 所谓的幸福指数。 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位古代的贤者是怎样感受幸福 指数的吧。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大学者,也是刻苦勤劳的典范 。匡衡自幼家境贫寒,祖父、父亲都务农,虽然出生 于这样的家庭,匡衡却非常热爱读书。可是贫穷的家 境根本无法给他一个读书的环境,晚上家里甚至连灯 烛都没有。匡衡白天就靠给富人家当雇工来养家,只 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晚上家里又没有烛火。匡 衡的邻居家里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于是匡衡想出一 个办法。他把贴着邻居家的那面墙壁凿了一个小小的 洞,每天晚上“偷”一点光亮来看书。虽然很贫穷, 可是能读书让匡衡很快乐。 匡衡在那样的条件下读了越来越多的书,所以当 家里的书不能满足他的时候,他就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乡里有一个大富翁,据说家里藏书无数,于是匡衡 就打算去富翁家里打工,然后找机会看书。匡衡对富 翁提出,自己可以不要工钱,只要富翁能把家里的藏 书给他看。富翁听了以后非常震动,被匡衡好学的精 神所打动,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匡衡就有了一 个好机会来看书,他看的书也就越来越多。 据史书记载,匡衡身强体健,精力充沛,所以看 完了富翁家所有的书,再加上他本来就勤奋努力,终 于成为了西汉著名的学者。当时文人之间流传这样的 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就 是说匡衡的才华无限,就算是难解的《诗经》,他也 能讲解得很透彻,让大家感到很愉悦,可见匡衡在当 时的文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所以有很多读书人都 想要拜他为师,跟着匡衡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匡衡当初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房子里。这 样艰苦的条件对一般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可是他并 不以为意,只因怀揣着对知识信念的渴求,他克服了 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凿壁偷光、替富人打工的 方式为自己获取读书机会。在艰苦的环境下,匡衡仍 然怀揣读书的热情,并且苦中作乐,想尽一切办法实 现自己读书的理想,最终成为了有名的丞相。 也许很多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穷日子富日子 都得过,那有什么办法? 然而匡衡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艰 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艰 难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他独自徜徉在自己理 想的精神世界里,丝毫不改变其乐观的态度。 只品尝到生活苦味的人,他的坚持不可能长久。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为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 保持心中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 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弥补心灵的贫瘠。 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是沙漠中的绿洲,是航海时 的灯塔。像鸿鹄飞跃山岭,像骆驼穿越沙漠,高洁的 信念和持久的耐力始终是生命价值的两个筹码。 然而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对心灵的审 视太少。 儒学能够教给我们人生快乐的秘诀,教我们如何 在喧嚣尘世中获取心灵的宁静和安适,不为外物所役 ,达到人生的自由,活得自在,活得潇洒。 信用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同他人建立紧密关系 的基础。人生在世,只有胸怀坚定的信念,对外讲究 诚信,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坦坦 荡荡地生活、工作。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具备 的时候,就能在尽职尽责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让人生有所成就。 孔孟对你说 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 所以说“诚”是天之道。因此,人要追求“诚”,这 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法则。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