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精)

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精)
作者: (英)尼尔·麦格雷戈|译者:博望
出版社: 重庆大学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28.70
折扣购买: 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精)
ISBN: 9787562476115

作者简介

尼尔·麦格雷戈(Neil Macgregor),英国著名艺术史学者,2002年至2015年任大英博物馆馆长。 194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学研修德文与法文,后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之后在爱丁堡大学修习法律,1972年取得苏格兰律师执照。1973年在英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史学院考陶德艺术学院研修艺术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国雷丁大学教授艺术与建筑史。1981年至1987年,主编英语世界历史悠久的美术及装饰艺术期刊《柏林顿杂志》。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国国家美术馆。2010年,获英国女王颁赠功绩勋章。 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艺术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师之作的诞生》《英国绘画》《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等。

内容简介

第1章 从勃兰登堡门望去 如果说现代德国有一处用来纪念或庆祝公共事务的“ 村落广场”,那一定是在勃兰登堡门周边区域。那里早已 成为柏林举行各类城市集会的首选之地。自两德统一以来 ,那座朴素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城门,也已成为所有大型 国务活动的天然幕景。 现任联邦文化部长莫妮卡·格瑞特斯教授说: 勃兰登堡门是一座国家纪念碑,而且再无别处可与它 相提并论的了。毫无疑问,它是柏林墙的化身,是同一世 界分隔为东西两部分的象征。它同时也是柏林墙倒塌后重 获自由的标志。它向世人述说德国曾经的分裂,也是世界 两大阵营分持两种不同社会理念而相互进行对抗的缩影。 它不时提醒着我们,曾经失去自由:但同时其自身又是重 获自由的伟大见证。因此,勃兰登堡门可说是一座象征着 自由与统一的纪念碑,它是德国的,更属于全世界。 莫妮卡·格瑞特斯所谈及的是二十五年前柏林墙倒塌 之后,全世界所认为的勃兰登堡门的意义。但勃兰登堡门 自身的历史、过往的遭遇和它深层次的关联,却可以追溯 到十倍于二十五年的更久远的年代。 起初,若干城门环绕柏林,用以向进城的货运车驾征 缴关税。现今勃兰登堡门所在的位置即为其中一处。后奉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之令,于18世纪80年代 重建,并由建筑师卡尔·戈特哈德·朗汉斯完成这一宏伟 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设计。勃兰登堡门以雅典卫城的城门 为范例,在当时被构想为一座和平纪念碑。它也是当时柏 林首批地标性建筑之一。早在弗里德里希大王时期,柏林 已拥有一座宏伟的图书馆、一座华丽的歌剧院,以及其他 一些相似功能的建筑(详见第30章)。此后,柏林更可自诩 是一座保有雅典传统的文化与知识型城市。 勃兰登堡门就矗立在那条长长的菩提树下大街的西端 。正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一样,这条街道也从市区边缘 一直延伸到市区的中心地带。在大道的尽头,街景的终点 ,曾有一座柏林都市宫,那里原是霍亨索伦王室的宫殿。 勃兰登堡门建成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一组铜制塑像被安置 在其顶部中央。塑像中胜利女神驾驭着一辆由四匹骏马牵 引的战车,凸显出其凯旋门式的外观。 然而,首位在勃兰登堡门举行胜利入城仪式的却并非 普鲁士国王,而是拿破仑·波拿巴。1805年12月,奥斯特 利茨战役。中奥地利败北,其后仍在顽强抵抗法国入侵的 德意志邦国,仅余普鲁士。次年的10月14日,拿破仑又统 率法军,于耶拿与奥尔施泰特战役横扫普军。两周之后, 即1806年10月27日,这位刚刚加冕登基的法兰西皇帝以征 服者的姿态进入柏林,率领他的军队通过勃兰登堡门,沿 菩提树下大街直抵普鲁士王宫。而普鲁士王室早已远遁至 东部城市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并在那里开始谋划普 鲁士的生存与复兴大计。柏林被拱手让出,成为法军囊中 之物。拿破仑迫不及待地宣扬自己的绝对权威,更要羞辱 普鲁士国王在自己都城的软弱无能,于是便下令将勃兰登 堡门上的整组铜制塑像拆下,作为战利品运回巴黎展出。 白此,勃兰登堡门与其顶部的塑像分离达八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