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超导热/新科技系列

追踪超导热/新科技系列
作者: 姚诗煌|主编:杨宁松//徐永康
出版社: 辽宁少儿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2.01
折扣购买: 追踪超导热/新科技系列
ISBN: 978753151449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夕阳西斜,玫瑰色的晚霞把整座城市打扮得分外娟秀妖娆。这座东方 名城,历史上曾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如今又耸立起千姿百态的各 色现代化建筑,有的高大挺拔如一座座银色的巨碑、有的身披玻璃外衣似 水晶般剔透晶莹、有的高低错落形成一首首“凝固的音乐”。 方敏踏上横穿市区的电车,他无心浏览日新月异的城市建筑群,心里 只希望着车子快走、快走。与一排排新颖建筑物相比,这座城市交通的改 善显得缓慢多了。快到下班时间,路上挤满了各种车辆。I=U/R。电流的大 小与电阻成反比。方敏脑里突然闪现起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提出的 这个著名的欧姆定律公式。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城市交通流量的“欧姆定律 ”?这样,那些城市规划的设计师们就会发现自己设计道路时的计算误差 了。方敏是一位思路敏捷、知识渊博的科学记者。熟悉的一些科技界朋友 常对他说:“方敏,你要是来干我们这一行,肯定是一位大专家了。”不 过,方敏仍喜欢自己吃这份“新闻饭”。这样,他的思想就可以横跨各种 不同的学科领域,恣意纵横,博采众芳。当记者的,每天追逐着新的信息 ,这样会使自己的生活也充满着新鲜感。尽管他已年近。50了,可是这种 追求新意的活力使他仍能像小伙子那样敏锐、勤奋。 今天下午,他正在位于西郊的材料研究所采访,准备写一篇有关新型 陶瓷材料的科学报道。突然,身上携带的BB机发出了“嘟、嘟”的呼叫信 号。他一看数字显示器:“3741150”,是报社的电话,又有什么急事等待 着他回去了。打通电话后,他显得精神亢奋,匆匆地和材料所的科学家道 别,急忙跨上电车,直奔报社。 临江的东方日报大楼,是一座22层的综合性新闻大楼。屋顶的“东方 日报”四个霓虹灯大字,使每一艘进港的航船上的人,都会议论一番:“ 看,这就是《东方日报》的大楼,多漂亮啊!”是啊。《东方日报》和东 方港,都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不仅这座城市的居民都爱读这张已有50年历 史的报纸,而且在全国各省、市,《东方日报》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现 在这座新闻大楼,由于装备了现代化通信设备,不仅可以同国内各地保持 密切的联系,而且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十分便利。方敏走进15层的办公 室后,方知道,刚才是由于驻美特派记者卢迪紧急来电,报社才把他呼叫 了回来。 此刻,卢迪来电的记录正放在他的桌面上,“美国物理学会春季讨论 会于下周在纽约召开,估计在超导科学的进展上将有重大信息。请派一位 熟悉情况的科学记者速来美采访。”记录的旁边,是总编辑用粗铅笔写的 批示:请方敏同志速准备赴美采访。 读完电话记录,他的思绪一下飞到了遥远的大洋彼岸。倒不是出国采 访这个天赐良机使他激动不已,而是有关超导和超导大会这个信息,使他 像一个接受了神圣使命的战士一样,整个儿心身一下子进入了临战状态。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他已不知道有多少次,也是这样突然地被召回报 社,接受紧急任务,然后迅速赶到资料室,索取有关资料,再回家打点行 装。第二天出发后,他一路翻阅资料,啃嚼科技书籍。这样,当到达目的 地时,他就会以半个内行的姿态,出现在采访对象面前,和他们熟悉地谈 论纯专业的问题。他太熟悉这套程序了,而且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凯旋。 《东方日报》有不少优秀记者,而且就像蓬莱八仙一样,各有神通。有的 以“快”出名,一边现场采访,一边已腹稿在握,就等用笔写出来,即可 发排了。有的以善“钻”著称,无论什么内部新闻,都能把它搞到。而方 敏的特长是专。无论什么专业领域,他能很快进入角色,弄通那些稀奇古 怪的专业名词和深奥的概念,在一群群专家面前“以假乱真”,使采访对 象还以为遇到了一个同行,顿时话也多了起来。一次,一位搞人工智能的 专家读了方敏采访他后写成的稿子,怎么也不相信方敏没有学过这个专业 。他说,除非你的大脑里也安上了人工智能。当然,他的大脑不是电脑。 只是长期在科技界采访,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而已。他说过,对一门新知 识的了解,我主要是靠悟性,而不是靠记忆。这样或许就能一通百通,在 一个个分割的学科领域里,找到彼此相通的蹊径了。方敏认为,这是一个 科技记者应有的素质。 然而,对于今天接受的这项紧急任务,能不能漂亮地完成,他感到缺 乏把握。超导,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他比较陌生。尽管他已从报纸、 杂志上,零星地了解到有关超导的一些情况。可以设想,一旦那些称之为 “现代社会神经网络”的各种各样导线,电阻突然消失了,会产生怎样的 奇景。就像刚才回报社,一路上的交通拥挤和堵塞,如果突然都消失了, 人们能够畅通无阻地穿行在大街上,那多惬意!啊,超导、交通……方敏 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遐想之中。 波音747飞机在飞越大洋后,已临近纽约上空。从舷窗往下看,在波光 粼粼的水天相交处,已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一幢幢摩天大楼的轮廓。渐渐 地,轮廓变得越来越分明,那繁华的曼哈顿岛、那自由女神像,都很快地 从机翼下滑过。纽约到了。 方敏走下飞机,办完入境手续后,走向机场大厅,很快他发现卢迪已 在等候他了。 “您好!”两人紧紧地握手。卢迪赴美前,曾在方敏的科教部里工作 过一年,两人十分熟悉。 “老方,想不到你这么快就来了。” “新闻要讲时效嘛。你的电话又这么急。” “不过,你来得正好。明天会议就开始了。材料,我已帮你准备了一 些。” “好!有你老兄鼎力相助,我信心足多了,哈哈。” 俩人一边说,一边笑着,很快上了汽车,直驰卢迪的寓所。 这里是纽约市郊,周围树木茂盛、绿茵铺地,远离了城市的喧哗,显 得十分幽静。方敏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吃了一顿卢迪烧的午餐,下午就 翻看卢迪准备好的材料,开始进入了角色。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