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位家乡教育守望者的成长记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初入教坛:站稳讲台的艰辛 站稳讲坛的艰辛,也是耐得住寂寞的潜心付出。 1984年,我作为家中弟弟妹妹们的老大,带着对父母 、弟妹的家庭责任,带着对家乡教育的一片赤诚之心,放 弃了全省范围内“统分”的资格,被一张派遣证带到了霍 邱教育局等候分配。那一年,安徽师范大学共有11位霍邱 籍的毕业生,有3位毕业生参加了全省统一分配(1位物理系 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安徽省邮电学校,1位生物系的毕 业生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淮南电大”,还有1位数学系毕业 生被分配到了六安二中),其余8位毕业生全部都回到了原 籍霍邱。经过等待,有4位毕业生被分配到了霍邱师范学校 ,1位毕业生被分配到了霍邱一中,2位毕业生被分配到了 霍邱三中,还有1位毕业生被分配到了河口中学。我作为11 位毕业生中唯一的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一开始是被分配 到霍邱师范学校,由于当时的霍邱三中唯一的一位高中化 学教师临时调往霍邱二中担任教务处副主任,当时已经到 霍邱师范学校并熟悉了环境的我,被临时改派到了当时全 县唯一保留两年制高中的霍邱三中担任高中化学教师。于 是,我在霍邱三中开始了长达10年的站稳讲台的教书生涯 。 当时,霍邱已经有两所重点中学,分别为地区重点中 学霍邱一中和县级重点中学叶集中学,同时有霍邱二中、 长集中学、河口中学、潘集中学等4所普通完中。当时的普 通高中招生基本上都是属地招生,如长集中学主要招收长 集片的初中毕业生,但家住长集、姚李、户湖、叶集四区 的霍邱中考优秀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叶集中学就读,家住 周集、潘集、城郊、孟集等北四区及城关地区的中考优秀 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霍邱一中就读,这些学校全部为三年 制。在此之前,霍邱三中并没有开设高中班,从全县选调 的一批优秀教师主要负责复读班的教学任务。1984年9月, 霍邱三中开始招收第一批高中生,招收2个高中班,我就成 了霍邱三中两个首届高中班的班主任之一。我担任理科班 班主任,和我一同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霍邱三中 任教的尤业保老师担任文科班班主任。霍邱三中仅限在霍 邱城关镇辖区招生,又是两年制,即中考成绩相对较好的 学生去读三年制高中,而中考成绩相对偏低的学生只能读 两年制高中。 虽然霍邱三中所招的这一届学生只有100多人,分文、 理两个班教学,但它承载着我最初的教育梦想。这一届学 生有其多重特殊性。从年龄上讲,他们中的大多数的年龄 和我不相上下,最小的只比我小三四岁,班里还有一位同 学与我同龄。在后来的复读班教学中,学生与我同龄的情 况比较多见,甚至还出现了由于复读时间过长学生年龄长 于老师的情况。从入学成绩看,他们都是当年所录取的高 中学生中分数较低的,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是智 力上有问题的学困生,而是一些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不刻 苦,上课不听课,晚上看录像的问题生。当时,我与尤业 保老师分别担任化学与政治教师,郑华老师担任英语老师 ,从河口中学调入霍邱三中担任教务处主任的伯克清老师 担任语文教师,学校副校长祖朝奇担任物理教师,刚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