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过眼(精)
作者简介
无
内容简介
三希堂晋帖 清乾隆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名三希堂。 《快雪时晴帖》为唐摹,且非唐摹之佳者,以赵松雪之跋而得名。乾隆最重赵字,视为真迹,毕一生之力临仿此帖。《中秋帖》见《宣和书谱》,即《十二月帖》。《书画舫》云:“献之《中秋帖》卷藏槜李项氏子京,自有跋。细看乃唐人临本,非真迹也。”《大观录》云:“共三行二十二字,前后有收藏宋印。此迹书法古厚,墨彩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则《中秋帖》即系米临。其明清鉴藏家认为晋迹无疑者,则王珣《伯远帖》也。 《快雪时晴帖》原藏故宫博物院(现在台湾)。《中秋》、《伯远》两帖,余于民二十六年春,并李太白《上阳台帖》,见于郭世五家,当为废帝溥仪在天津张园时所卖出者。郭有伊秉绶《三圣草堂额》,颇以自豪。但其旨在图利,非为收藏。当时余恐两帖或流落海外,不复有延津剑合之望。倩惠古斋柳春农居间,郭以二帖并李太白《上阳台帖》另附以唐寅《孟蜀宫妓图》轴、王时敏《山水》轴、蒋廷锡《瑞蔬图》轴,议价共二十万元让于余。先给六万元,余款一年为期付竣。至夏,卢沟桥变起,金融封锁。款至次年期不能付,乃以二帖退还之,以《上阳台帖》、《孟蜀宫妓图》、烟客之《山水》、南沙之《瑞蔬图》留抵。已付之款,仍由惠古斋柳春农居间结束。 郭世五名葆昌,河北定兴人,出身古玩商。后为袁世凯差官,极机警干练,颇得袁宠任,渐荐升至总统府庶务司长。袁为帝制,郭因条陈应制洪宪瓷器,以为开国纪念,遂命为景德镇瓷业监督,承办其事。花彩样式,多取之内廷及热河行宫之物。袁逝世后,所取样本皆未交还,遂成郭氏觯斋藏瓷中之精品。郭氏鉴别瓷器,殊有眼识;收购论值,亦具魄力。再加以积年经验,海内藏瓷名家自当以其为冠。其为人与遭遇,使胸有翰墨,亦高士奇一流人物也。 郭氏殁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王克敏欲以二百万元伪联币收购其藏器归公有,而未果行。日本投降后余返京,首托惠古斋柳春农向郭氏后人郭昭俊询问二王法帖,则仍在郭家。问其让价,一帖为三千万联币,合当时黄金一千两,尚属顾念交情未能减价。往返磋商,尚未有成议。适 战时文物损失调查委员会副代表王世襄至京,欲使德国籍某人所藏铜器及郭氏所藏瓷器归于故宫博物院,就商于余。余亦主张郭氏藏瓷价收归公,告以所知经过。郭氏藏瓷原存中南银行。嗣中南银行遭回禄,又移存交通银行。王荫泰任伪华北政委会委员长,曾下令此部藏瓷有所移动须先呈报。因此,郭氏藏瓷之精品,除郭氏生前盗卖于美国者外,则由郭子价让于王荫泰。现存瓷器多非内廷及热河行宫之原物,是以议价不宜过高。正进行间,而宋子文以行政院长来京视察。郭子夤缘得入宋子文门(闻由朱桂莘所绍介),将藏瓷捐于故宫博物院,由行政院给予奖金美金十万元。瓷器在院专室陈列,悬挂郭世五遗像,并派郭昭俊为中央银行北京分行襄理。此出郭子望外之外。盖其中有原因在:二王法帖则由郭子献与宋子文矣。 隔一年后,友人潘伯鹰主编上海《新民晚报?造型》副刊,来函约稿。余写《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记》应之,遂揭露二希法帖经过。上海文艺人士甚重视此事,传说纷纭。宋子文畏物议,复将二帖退于郭子。上海《新民晚报?艺坛通讯》载云:“希世珍品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前由袁世凯差官郭世五之儿献与宋子文。据悉宋不敢收已还郭子。刻原件存中南银行。郭子仍待价而沽。国宝之下落如此!” 北京围城以前,郭子已逃往上海,携二帖逃香港转台湾。《新民晚报?艺坛通讯》又载云:“王珣、王献之二帖,今由郭昭俊自中南银行取出,携至台北,将求善价。此种国宝竟容私人如此挟逃,又竟无人管,怪极。” 时余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又连续发表关于故宫收购书画之事。马衡院长对人言,颇以余为院内人员而不为院讳为责。余笑置之。 后郭昭俊居香港,二帖押于英国某银行。故宫博物院展转在香港以重价收回。然三希之延津剑合,则尚有所待也。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