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作者: 刘双江 刘亚君 主编
出版社: 人民教育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ISBN: 978710737344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姜老师又和微生物兴趣 小组的同学们见面了。今 天,大家一起讨论微生物 是如何生长繁殖的。 “生长和繁殖是所有生命 的共同特征,大型生物的 生长过程和繁殖过程是可 以明显区分的。哪位同学 能举个例子呢?”姜老师问 道。“我知道!”活泼好动的 凌凌同学回答,“从树苗长 成参天大树是生长过程, 而大树开花结果形成种子 、种子发芽是繁殖过程。” 姜老师向凌凌竖起大拇指 ,又继续说道:“然而,对 于个体微小的微生物(特 别是细菌)来说,其个体 生长的过程就是细胞分裂 和分化的过程,也是它们 的繁殖过程。所以,微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不像大型 生物那样是区别明显的两 个过程,微生物学工作者 也通常把生长和繁殖合并 起来,笼统叫作生长繁殖 。上周我们完成的细菌培 养,就是细菌的生长繁殖 过程。” 细菌的繁殖方式看起来 非常简单,一个细胞一分 为二变成两个细胞,就完 成了繁殖过程。这种繁殖 方式是一种无性繁殖,也 叫二分裂或者裂殖(图1-4 )。更加细致的过程是: 细菌细胞内DNA分子复制 并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 膜向内四陷形成一层垂直 于细胞长轴的细胞质隔膜 ,使细胞质和核质均匀分 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同时 ,母细胞的细胞壁也从外 部向中心延伸,逐渐形成 子细胞各自完整的细胞壁 ;最后,母细胞分裂,形 成两个大小基本相等的子 细胞。细胞分裂过程是连 续的,子细胞在形成的同 时,自己也成为新的母细 胞,细胞的中间又形成横 隔,开始第二次分裂。有 时也会看到细菌形成子代 时像竹笋出芽一样的繁殖 方式;有些细菌的子细胞 在分裂后形成分开的单个 菌体,有的则不分开,而 且会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 ,如链球菌、链杆菌等的 子细胞就是不分开的。细 菌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叫 作倍增时间,也叫“代时”, 它是描述细菌繁殖速度快 慢的一个指标。在营养充 足的环境中,一般细菌( 如大肠杆菌)20-30分钟就 可以分裂次,它们的倍增 时间就是20-30分钟;也有 一些细菌(如结核分枝杆 菌)的繁殖速度较慢,需 要15-18小时才能繁殖一代 ;还有生长速度更慢的微 生物,例如厌氧氨氧化细 菌的倍增时间是几个月。 酵母菌是一类真核微生 物,蒸馒头或者做面包时 用到的干酵母就是用酵母 菌粉制成的。酵母菌具有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是酵 母菌进行繁殖的主要方式 ,又被形象地称为出芽繁 殖。成熟的酵母菌细胞, 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 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 胞继续生长,而后形成新 个体。在营养状况不好时 ,有些酵母菌会形成子囊 孢子,进而采取有性繁殖 的方式。有性繁殖的具体 过程是:两个临近的酵母 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 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 融合,形成一个通道,两 个细胞核就在这个通道内 结合,形成双倍体的细胞 核,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形 成子细胞核(多为4个,偶 尔也有8个的情况),每一 个子细胞核与其周围的原 生质形成孢子,即子囊孢 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 称为子囊。在营养条件合 适时,子囊孢子可以萌发 ,恢复生长繁殖。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