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经济透视书系
作者简介
该书主要编著者,男,1964年10月生,北京师范大学MPA中心主任,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改革基金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3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内容简介
1531年,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首创于比利时安特卫普——世界砖石 之都,随后欧洲金融业兴起。但是160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上第 一个正式的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在该市的内达姆广场 四周诞生。它以金融股票为主业,外国股票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现实往往眷顾历史,2000年9月,有着辉煌历史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与巴黎交易所以及布鲁塞尔交易所正式公布合并,形成全球第一个跨国境 、单一货币(欧元)的泛欧股票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609年成立后,第一个可上市交易股份公司就 是荷兰东印度联合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当企业或公司出现资金周转困 难时,可通过借债或发行股票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和投资机构筹集资金,这 样做是一种双赢——既可以使公司获得资金以进一步发展,又可使投资者 获得相应利益报酬)的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 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建立东印度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派遣商船前往 南洋,通过买卖交易换回当时欧洲没有的货物,如瓷器、香料、纺织品等 等。当时,这些物品在欧洲可以卖到很高的价钱,但是没有人能单独提供 大笔巨资作为船队航海和贸易的费用。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呢?无疑社会的 巨大零散财富还是存在于民众的手里,可荷兰民众凭借什么信任东印度公 司而愿意把钱交给它使用呢? 荷兰人素有诚信的传统和文化,比如历史上就有荷兰船商在海上遇到 危难,宁可饿死病死以致数人殉难,也不动用商船中客户食物、药品的美 誉。但更为重要的也许不仅仅如此。实际上,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联合公 司的大股东,加上船队贩运回来的货物有可能一年比一年值钱,他们有颇 丰的利润可图,对于购买了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人而言,所获利润既可以以 黄金、货币或者货款的形式支付,也可以直接用香料支付。因此,当时的 人们对东印度公司是非常信任的,纷纷大量地购买它的股票。这样一来, 世界第一只股票就成功地完成了它们所肩负的伟大使命。 也正是这样,荷兰人成为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将银行 、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等有机地统一成相互贯通的金融和 商业体系。当然,也许也正是源于此,“郁金香狂热”才会也只可能在荷 兰爆发,给世界经济历史留下了这一不可磨灭的篇章。 郁金香狂热 17世纪初,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成为世界上头号殖民国家 。随着殖民帝国的建立,到17世纪中叶,荷兰已经建立起来与其殖民帝国 身份相匹配的全球商业霸权地位。典型的标志是赫赫有名的荷兰东印度公 司,它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贸易额占到当时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荷兰的商船在世界五大洋上游弋,昭示着其商业霸权的辉煌。 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曾是一种引发重大交易危机的特殊花卉。据说 郁金香发祥于天山山脉,土耳其帝国扩张势力之后,发现并成功移植了郁 金香。最初在1610年,被郁金香的美丽所吸引的主要是生活富裕的花卉植 物爱好者,但很快就被大多数人所钟爱。郁金香是一种难以在短时间内大 量繁殖的植物,所以在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郁金香的球根从一开始 就成为高价商品。加之当时引进的郁金香球根异常地吸引人,于是引起大 众抢购,导致价格疯狂飙升。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 价格,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着最新奇和最稀有的品种。当郁 金香的幼株还在园中生长的时候,其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 棵郁金香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约在1634年,越来越多的投机商人把目光盯上了郁金香,他们对于栽 培郁金香或是欣赏它的美丽并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哄抬价格获取巨额利润 。此时郁金香的虚幻价值从莱顿传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需求量 日渐扩大。那些投机商人更是乘机兴风作浪,操纵市场。 两年后,这场投机热达到了高潮。合法的买卖便登堂入室,进了阿姆 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成了类似于现在的股票期货买卖。荷兰全国各地也 都同时出现了郁金香交易市场。有的地方干脆就在酒会上交易,参加者通 常有数百人之多,大家一边饮酒一边喊价,场面热闹非常。 据资料记载:“1636年,一棵价值3000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八 只肥猪、四只肥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奶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 、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甚至还有过一个高级品种的球根交换 了一座宅邸的纪录。可见,当时郁金香的正常价值扭曲到了极为惊人的程 度,整个荷兰的郁金香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泡沫。 然而,泡沫膨胀必有破灭之时。这就好比当你往酒杯中越来越快地倒 入啤酒时,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泡沫,这些泡沫很快就会溢出杯外,不一 会儿杯中的啤酒就会因为大量泡沫的溢出而迅速减少,只剩下一半或者更 少。这就是后来被学者们概括为“啤酒泡沫”的由来。这个比喻很直观, 也很形象。 经济泡沫和它的道理一样,啤酒倒猛了,会从杯子里溢出来,剩不下 多少酒;经济发展过快,也会出现泡沫,造成通货膨胀。往杯子里倒啤酒 和经济发展同理,这个过程必然要形成一定比例的泡沫:没有泡沫的啤酒 不好喝,而离开适度通胀的经济也难发展。这个浅显的道理,却让人类付 出了不小的代价——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投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1637年2月,谁也说不清直接的导火索是什么,恐怕应了物极必反之理 ,这场郁金香狂热急剧降温,花价狂泻不已,交易市场一片恐慌。在泡沫 化过后,郁金香的价格仅剩下泡沫时的百分之一。不少商人一夜之间倾家 荡产,有些商人签了合同不愿照价付钱,东躲西藏。因为合同票据不可能 兑现,导致无法出货又背负债务的人达到3000之众。荷兰各大城市交易市 场陷入混乱,其中不乏同时身兼债权和债务的人。 当时郁金香交易纠纷诉诸法律的案件剧增,但是在债务人明显没有偿 还能力的情况下,也无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此事态震动了议会和政府, 最终政府做出了干预市场、一揽子解决交易纠纷的规定,这一决策使市场 暂时避免了崩盘的危机,郁金香狂热时代就此结束。但交易失败的破产者 和暗暗窃喜的暴发户却留给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思考。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