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慈湖家记
ISBN: 9787573205483
杨简,字敬仲,生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卒于宝庆二年 (1226),为慈溪(今浙江宁波)人。因其筑室讲学于慈湖之上,人称慈湖先生。其为乾道五年进士,中年后入仕,曾为富阳县主簿,知乐平、温州,官至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等。其著述宏富,传世主要著作有《杨氏易传》《五诰解》《慈湖诗传》《慈湖春秋解》《石鱼偶记》《先圣大训》《慈湖遗书》等。
学者初觉,纵心所之,无不元妙,往往遂足。不知进学,而旧习难遽消,未能念念不动,但谓此道无所复用其思为,虽自觉有过而不用其力,虚度岁月,终未造精一之地。日用云为,自为变化,虽动而非动,正犹流水日夜不息,不值石险,流形不露,如澄沚不动,而实流行。予自三十有二微觉已后,正堕斯病。后十余年,念年迈而徳进不进,殊为大害,偶得古圣遗训,谓:“学道之初,系心一致,久而精纯,思为自泯。”予始敢观省,果觉微进。后又于梦中,获古圣面训,谓简未离意象。觉而益通,纵所思为,全体全妙。其改过也,不动而自泯,泯然无际,不可以动静言。于是益信孔子“学不厌”乃是“知及之”已后事,是谓用力于知者,虽动而得不动之妙,终未及仁者常觉、常明、常不动之为至静。故孔子曰:“知者动,仁者静。”予何敢言仁,用力于仁者也。恐同志者复蹈前患,故备记如右。(《家记九?泛论学》) 我国先秦时代由孔子、 孟子等开创的儒学,经过长期发展及与多种思想修为融合,到宋(元)明,乃及于清,统称为理学(至近现代又被称为新儒学)。此理学概念中,主要包括以明理得道(“道问学”)为主要途径的理学派,及以明心得道(“尊德性”)为主要途径的心学派。 在宋明理学中,陆王(宋代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心学派,不但继承儒学而又融通禅道内证工夫,倡导“知行合一”。其关于心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就,不但影响深远,而且历久弥新。此《慈湖家记》一书即为陆九渊高弟杨简(慈湖先生)一生重要心学著作的荟萃。 “新编儒林典要”已出书目: 《太极图说、通书 述解》 (宋)周敦颐撰,(明)曹端述解 《近思录集解》 (宋)朱熹、吕祖谦 编,(宋)叶采 集解 《慈湖家记》 (宋)杨简撰